浅谈如何让学生 在语文课上放飞梦想

2014-04-29 00:00:00冯辉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6期

摘 要: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观念,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这个狭小而广阔的空间里,尽情地体验成功的喜悦,尽情地放飞自己的梦想。

关键词:激活梦想;欣赏异彩;拓展空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改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创造高效课堂,让学生主动、轻松愉悦地学习,首先就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的学习中幸福成长,快乐徜徉,成为拥有丰富精神财富与巨大创造力量的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放飞学生的梦想。

儿童少年正是充满梦想的季节,他们的心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蕴含着大量的创造力和强烈的创造欲。如果能够让他们原来具有的潜在的悟性和灵感得以有效激活,他们也就开始了更加深广的认识。所以只要方法得当,他们就会对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模式产生

浓厚兴趣。

一、以情创境,激活梦想

语文教学过程不能仅仅满足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活动。如果调控好学生的学习情感,就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课程改革就会顺利进行。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愉快地获得知识、解决问题,亲身感受语文知识的广泛应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能够认识到,要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做好各项工作,就必须学好语文这一工具学科。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投入真挚的情感。要适时、科学地引导学生,热心、细致地帮助学生,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老师的关怀与关注,使之与老师产生感情的共鸣。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师生感情和谐融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随之而强烈。

最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批评艺术,努力提高批评的技巧。在对学生进行批评的时候,注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努力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批评,主动改正自己的错误。教师要特别注意多表扬、多帮助,发掘其闪光点,动之以情,切忌简单粗暴地批评和训斥。

以情动人,以境感人。让学生想象的梦被激活,被唤醒,置身于唤起学习情感的情境之中,自主地关注学习、向往求知。这样,那些静止的文字材料,就会变为活生生的景物、变为优美的图画,使他们的心灵进行感知,思想进行碰撞,精神进行对话。

二、欣赏异彩,点燃梦想

每个学生都有想表现自己的愿望,这是儿童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把课文经过改编进行表演、在课外活动中编演各种节目,利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努力让学习成绩并不优秀的学生,能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从而使学生们的表现欲望得到满足,学习的兴趣也会随之被激发起来。这样,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就会精力集中地探究,就会自主地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

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存在、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他们都有只属于自己的一块天地。一直以来,教师都习惯于用传统的、一致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教师讲课一言堂,评价学生一重性。长此以往,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就在这种封闭式的教育中泯灭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学生那童稚而纯真的精神梦想。我们要像对待春天里的幼芽一样,去精心地爱护他们。我们要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儿童,用儿童的心灵去欣赏儿童。这样,才会搭建起教师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就会让学生点起思想的火花,燃起梦想的激情。

三、拓展空间,放飞梦想

儿童的心灵是稚嫩的,同时儿童的思维也是最活跃的。他们的内心世界往往是毫无拘束的。他们常常渴望走向广袤的原野,走向广阔的大自然,渴望放飞自己瑰丽多彩的梦想。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可为学生提供纵横驰骋的广阔空间,尽情穿越的时空隧道。这就需要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以往以课堂为核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圆心的传统理念,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展示自己,驰骋思想,激发活力。同时,还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使他们的思想在相互撞击中得到拓展,从而使梦想得到翱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实践证明,成功是兴趣的催化剂,而兴趣则可以说是动力的源泉。当他们得到一次成功后,就会产生精神上的愉悦。这成功即使只是一个精彩的用词,抑或是造出一个好句子,他们也会为之而兴奋,继而感到语文学习亲切而有魅力。这成功也必将激发出巨大的内动力,推动着他们不断走向成功。

教师要为学生多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竞争中感受到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快乐。当他们一有成功的时候,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真诚的表扬,热心的鼓励,使他们在尽享成功喜悦的同时,能够把暂时的兴趣变为永久的兴趣,把一时的成就感内化为不断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在新课改过程中,语文教学应改变传统观念,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这个狭小而广阔的空间里,尽情地体验成功的喜悦,尽情地放飞自己的梦想。我们就可以不再为普遍的厌学现象而烦恼,不断向新课改的纵深方向进军。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依安县双阳中心学校)

?誗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