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壮士“壮”在哪里 《狼牙山五壮士》

2014-04-29 00:00:00马金花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6期

摘 要: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编者精心挑选出来的,《狼牙山五壮士》便是一篇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文章。

关键词:解词析义;义无反顾;散意《狼牙山五壮士》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第九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清楚地记得我上小学时就学过这篇课文,英雄们的光辉形象至今记忆犹新,而今我要拿着课本给我的学生教这篇课文。这么漫长的岁月,教材换了一批又一批,课文换了一篇又一篇,而《狼牙山五壮士》却经久不衰,毫不褪色。是什么力量使它拥有如此永恒的魅力?

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五壮士的壮举,理解他们是顶天立地的壮士,而不是普普通通的战士呢?我从四个口突破切入:

一、解词析义,何谓壮士

壮士者,豪壮而勇敢的人。比如,荆轲刺秦王,太子旦为之饯行,“为国抛头颅,生人做死别”,那毫无惧色悲壮赴死的壮举可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真壮士也。

二、两次选择,义无反顾

1.“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此时,他们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生路,即很快追上大部队;另一条是绝路,将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棋盘陀。选择前一条路,五位战士有生的希望,但是主力部队和群众会很快暴露,伤亡大、后果不堪设想;选择后一条路,可保主力部队和群众安然无恙,但五位战士生还的希望几乎为零。面对这样的选择,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面对死亡,没有丝毫退缩和犹豫,把生的希望留给了部队和人民群众,而他们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死路,这样的战士,难道不称之为壮士吗?

2.“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五位壮士眺望着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为什么脸上却露出胜利的喜悦。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可以笑,老师也可以笑,因为我们安然地坐在宽敞的教室里无忧无虑地上课,无须担心什么。可是五位壮士和我们一样吗?他们前有敌兵,后有悬崖绝壁,面对着死亡,可他们脸上居然带着喜悦。他们的心里只有部队和人民群众,唯独没有自己。

假如他们不选择跳崖牺牲,有没有别的选择?有,他们可以选择投降,但他们并没有这样做。在生死面前,请看五壮士的表现:“马宝玉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面对第二次生死抉择五壮士坚贞不屈,又一次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死路,这样的战士,难道不称之为壮士吗?

三、日军向五壮士致敬

日军攻上棋盘陀以后,指挥官下令全体日军立定敬礼,向宁死不降的狼牙山五壮士致敬。

日本侵略军那样残忍、那样丧尽天良,不知我们多少的同胞惨死在鬼子的枪口下。但是这一天,五壮士让他们的很多同胞横尸狼牙山,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豺狼一样的侵略者并没有对他们恨之入骨,而是全体敬礼,如此敬重,可见他们的英雄壮举真是惊天地、泣鬼神。这样的战士,难道不称之为壮士吗?

四、让我们向五壮士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五壮士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他们的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闪烁着永恒的光芒,他们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他们坚贞不屈的精神不仅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的斗志,而且连日本鬼子也万分折服。可敬的五壮士,历史不会忘记你们,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你们,为了表达对你们的无限敬意,让我们用少先队员最神圣的队礼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礼!你们与日月同在,与祖国山河共存。

反问句,其意不在于问,而在于肯定。一个又一个铿锵有力的反问句,一次又一次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一次又一次鼓舞着我们前进,这比平铺直叙讲解五壮士有哪些壮举行为更易于被学生理解认同,更容易让学生充满激情、产生共鸣,最后所有的激情、语言都凝聚在这崇高的队礼上,此时此刻,还有什么比这神圣的队礼更能表达对狼牙山五壮士的敬意呢?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祁连小学)

?誗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