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要注重进行片段练习,激发学生兴趣。
关键词:写作兴趣;效果;习惯电视节目中,小品很红火,尤其是赵本山、宋丹丹等人的作品让人忍俊不禁。我曾问过学生:“你们说小品和一部大戏是什么关系?”他们答不上来,只觉得小品好看。
记得大学时,读过些戏剧方面的书籍,知道要写好一部大戏,必须要加强小品创作的练习,这是写大戏的基本功。因此,我要求学生一定要加强写作片段的基本训练,把课上、课下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有时候哪怕只有一句话,也鼓励学生随时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不管长短,但要有真情实感,要具体细致。写片段就和演小品一样,小品演得多了大戏就好演;片段练熟了,写任何作文就不用发愁了。这就应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
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光凭孩子是不够的,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和帮助。我们不要求学生写得多么复杂,只是将看到的、听到的、最有意思的记在他的日记本里就可以。其实片段练习也有侧重,击其一点,才能效果良好。当把写片段练习养成习惯后,我们对孩子提出更严格的要求——那就是把握住每次习作的侧重点。只是学生到底还是孩子,很少会有规律、有意识地进行这样的写作训练。这又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专业化的要求,正确指导学生进行习作和创作。
这是我们班孩子的真实跟踪记录。二年级时,他和小伙伴玩过家家,因为一个玩具汽车就吵了起来,小伙伴哭着告状到家里来,爸爸让他向人家道歉。事后,他写成日记。虽然很短,但有这样两句:“爸爸说得有道理,但爸爸让我向冰×道歉,我没好意思。我悄悄地看了冰×一眼,她在旁边正偷偷笑呢。”读后,我表扬了他,虽然犯了错但有收获,写得不错,自己不好意思,对方原谅了你,都写得干净而生动。我告诉他这就是习作的片段练习,以后坚持这样写会更棒。
三年级时,他读过一本书,里面介绍电话发明者亚历山大·贝尔的故事。读后他写了一篇札记,有这样几句话:“有一次,贝尔偶然发现一块铁皮在磁铁前振动会发出微弱的声音,而且他还发现这种声音能通过导线传向远方,这给了贝尔很大的启发。他想,如果对着铁片讲话,不是同样可以引起铁片的振动吗?”他还写道:“我们要像贝尔一样,观察身边的小事,发现其中的奥秘,每一项伟大的发明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更离不开大胆的猜测。”写得真好,有自己的想法,我给他的批语是:你不仅会读书,也会思考了。
四年级时他写过这样一个片段:“夏日的中午,万里碧空飘着朵朵白云。这些白云,有的几片连在一起,像海洋里翻滚着银色的浪花,像层峦叠峰的远山,有时在一片银灰色的大云层上,又飘浮着一朵朵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云朵儿,就像岛屿礁石上怒放的海石花。”读后我很欣慰,他有了明显的进步,课堂上我把这段话当范文和全班同学共享,借此鼓励大家写出更高水平的文章。
可见,只要学生有博览群书的兴趣,有爱好动笔的习惯,学会一些观察和写作的方法,积累了一些素材,锤炼好扎实的习作基本功,就能在习作时笔随意欲,内容应笔而生,学生习作水平自然就会提升,相信他们在不久的将来都有可能成为作家、诗人……
(作者单位 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
?誗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