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索活动更精彩,让幼儿更快乐

2014-04-29 00:00:00黄雪芹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6期

摘 要:陶行知说:“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它从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他还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陶行知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到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

关键词:生活教育;幼儿;蚕豆种植生活教育理念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陶行知作为近代历史上的教育家,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他的教育实践中始终把生活教育理念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的这句至理名言诠释了生活教育理念的内涵和作用。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感觉到:生活教育理念对于指导幼儿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一、背景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首先应该从引导幼儿到大自然中去发现和寻找美开始。而带领幼儿走向大自然,接触大自然,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认识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则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的职责。大自然对幼儿教育的意义十分重要,它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让他们融入其中,感受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大自然是“活动思想的发源地”,主张在大自然中开展儿童教育活动。自从阳台上有了自然角,孩子们观察植物生长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每天我都能看到孩子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细心地照顾着自己爱的花草,于是结合秋季,我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在室内外分别做了一次种子发芽的实验。有了植物种植区,孩子们便能动手动脑、认识观察,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自然观察能力、认识能力、探究能力。秋末冬初,正是农作物丰收的季节,更是种蚕豆的季节。农村的幼儿虽然看见过蚕豆,但对于蚕豆的生长过程却一无所知,对于蚕豆为什么会发芽?他们觉得好奇,于是结合课程,一次种蚕豆的活动就产生了。这不是一次活动就可以完成的,《纲要》中还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孩子们要通过细致的观察、认真的记录、耐心的等待才能发现蚕豆成长的秘密。

二、观察记录

记录观察一:种蚕豆

我们一起拿着蚕豆种子和工具——小剪刀,小杯子。来到我们教室的小阳台——班级自然角,分别种下自己挑选出的蚕豆种子。“剩下的蚕豆种子怎么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和孩子一起想出了用水培的方式,把剩下的蚕豆种子种在了教室自然角的水里,便于幼儿以后观察与比较。

记录观察二:蚕豆开花啦

2014-4-21星期一天气小雨

这天是星期一,我早早地来到了幼儿园,不一会儿,吴××也来园了。他洗好手,愉快地和奶奶告别之后,就独自一人来到了阳台上的自然角。因为很早就我俩。于是,我也跟在吴××的后面,来到自然角。吴××蹲在蚕豆前,仔细地观察起来,不一会儿他说:“黄老师,你看!蚕豆的花好像一只蝴蝶哦。”我走进看看,表示赞成他的观点。他接着说:“你看这两瓣花瓣好像蝴蝶的翅膀,这个黑黑的颜色好像眼睛,这个好像蝴蝶的身体。老师是不是?”“恩。”我很肯定地点点头,表示赞成。他很愉快地记录了今天的观察。

记录观察三:找豆耳朵游戏

2014-4-22星期二天气:雨

今天,还是我是早班,我依旧很早地来到了幼儿园。早早的沈××小朋友也和奶奶来园。告别奶奶之后,他没有像往常一样拿好积木去玩。而是,径自走到了自然角。他一个人嘟囔了好久,于是终于忍不住走到我面前。说“黄老师,你知道蚕豆是有耳朵的吗?你看。”我走过去看了看,就是我们小时候,经常会在田野里寻找的,很有趣的一件事情。他说:“周末的时候,我和哥哥就在乡下庙港找的。我哥哥找到了好多好多呢。”

俗话说:只要心里装着孩子发展的目标,我们的思路就会变得十分开阔。作为教师只要善于分析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解读孩子的行为,才会实实在在懂得孩子,才能知道他们会说什么,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回应,使师幼互动更精彩。每一次都能抓住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孩子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表达,结合生活经验帮助幼儿提升和梳理他们的认知经验。

记录观察四:蚕豆“生病”了吗?

2014-4-24星期四天气晴

今天,起床之后,孩子们都忙着穿衣服,喝水和上厕所。就只见晶×拿着小杯子,小心翼翼地走到自然角,原来,他是在给蚕豆浇水。他说:“老师蚕豆的泥土都干干的了,它一定和我一样很渴很渴了,我要给他多喝一些水。”这时候一旁走来了天×,说:“蚕豆都倒下来了,老师他生病了吗?”我回答:“应该是风太大了,吹倒了,要不我们给他挪个地方。”孩子们都很开心,一起帮忙给蚕豆

“搬家”。

乌申斯基说:一个听不懂自然语言的人,一个不热爱大自然的人,一定不会是个有智慧的人。大自然不仅开阔孩子的眼界,也开阔孩子的思想和心灵,大自然更有丰富的哲理,有知识,有启迪,大自然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好老师。大自然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力,一个孩子在大自然中,总是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快乐和专注力。自然赋予孩子的要远远比课堂和书本来的多。所以我们的小小阳台上那一抹绿意总是能够牵动孩子们的心,孩子们总是能够想到最近蚕豆怎么样啦,长得好不好呀,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会主动浇水和关心,再也不是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啦。这种变化让我很是欣慰和开心。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大自然向孩子们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内容,为培养孩子们的探索和认识兴趣,掌握知识方法和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它既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也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同时也拓展了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

让我们一起尊重孩子,尊重自然,给孩子一个绿意盎然的

春天。

记录观察五:收获季

2014年4月29日星期二天气晴朗

昨天,大萱×被徐××的蚕豆的发现引起了兴趣。今早,大萱×早早地来到了幼儿园。其他小朋友还没有来呢。他很开心地一个人走到了阳台。就见她也自己找呀找的,一下子拔下来一个蚕豆夹,这时候,她拨开蚕豆,好认真地一个人蹲在那儿数着“一颗,两颗,三颗。”我好奇地问道“萱×你在干嘛?”“黄老师,这个蚕豆比昨天徐××那个多了一颗。”萱×用着很稚嫩好听的声音在和我说。原来,她还记得蚕豆该丰收了。

幼儿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大自然的陶冶和启迪。带幼儿到大自然中,让幼儿置身于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的奇妙变化,寻求对自然界中美的热爱。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有趣的游戏场所,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也是在玩中探索和学习的。因此,我们经常带幼儿深入大自然,进行多元开放式的自然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实际感受大自然,感知真实的生活,使其获得丰富的体验,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大自然能给予孩子们的是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的,比如,草丛里的蟋蟀,田野里的野花等等。看,平日里不爱多说话的大萱×,在美好的自然下也能够主动地探索和交流,是不是一个很好的进步呢,总之,我是很开心和欣慰。

三、活动反思

在种植蚕豆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养成了幼儿的问题意识,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表达能力,在学习中幼儿能够发现、表达、分享发现的过程和结果。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萌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事实上幼儿的认识是丰富多彩的,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致观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人见解,这就需要我们用一种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来看待每一个孩子,更需要我们换一种眼光来对待每一个孩子,促使他们健康和谐地

成长。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小学幼儿园)

?誗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