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补差法”的不断完善,在更广范围的推广,必将对促进农村地区的小规模学校更好地开好运动会,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推进素质教育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运动会;补差法;比赛数据一、“补差法”的含义
在小型学校中,由于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或两个班,无法进行全校性的运动会,为了使不同年级的学生也能进行比赛,甚至把全校糅成一个整体,看做一个年级来进行比赛,选择一些项目,经过多次测试,得出一个平均值,对低年级的同学进行时间或人数上的“补差”,使之在这些项目上能达到一个平衡,从而具有对抗性,可以进行比赛的方法。
二、采用“补差法”的背景、目的
在一些乡镇地区,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年级不全或每个年级只有一两个班级的小规模学校。由于不同年龄(不要说差一岁,就是差几个月)的儿童身体素质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同年级根本无法进行体育比赛。在这样的学校中,各校几乎从未举行过全校性的运动会,并且这样做也顺理成章,没有谁指责您!但这样下去,对这些学校体育氛围的营造,孩子们体格的强健,搞好素质教育都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更好地调动学生和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学校在这方面采用“补差法”积极地进行了探索,成功地举办了全校性的运动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运动会前的准备
在运动会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一些是年龄因素影响较小的项目,如:踢毽子、跳绳、内务整理比赛(我们学校是一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寄宿制学校)……;对于这些项目分段(如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各为一组,或一、二、三年级,四、五、六年级各为一组)进行比赛;一些是年龄因素影响很大的项目,如:竞速类项目、力量型项目。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比赛,成绩差距就很大,高年级的肯定战胜低年级的,比之无用,比之无益。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就是“补差”,如:接力比赛,拔河比赛等。具体办法是先选择相邻两个年级在正式比赛之前先尽量多进行一些测试,收集好数据,看看差距有多大。如一、二年级各十个人进行二十五米迎面接力,测试了三次四次,平均下来一年级比二年级多用时八秒,则在正式比赛时二年级则要加八秒时间,或加跑八秒能跑的距离(补差计算的方法:{〔(接力距离×人数)÷所用时间〕×时间差}),亦可一年级反过来减去。如三、四年级进行拔河比赛,三年级要加几男几女才能与四年级势均力敌(判断标准是双方拉的时间较长,结果不是二比零)。
在平时的测试中务必注意:一是要尽量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二是测试数据旁要注意做好备注,此数据是在什么情况下测得
的,如:接力时掉没掉棒,掉了几次测得的都尽量要注明;拔河时除胜负情况外,几男几女,时间长短也要记载好,总之,平时的测试,对情况的记载越详细越好!
四、正式比赛数据的利用
在平时的测试中,有些高年级的班级为了在正式比赛时少补差,可能会打一些埋伏,但在正式比赛中则会拼尽全力争胜,故正式比赛中的成绩是最真实的,要长期保存好。同一个项目多搞几年,补差的数据就更真实、更准确,对比赛就更具有指导性!
五、怎样看待“补差法”
“补差法”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它主要适用于身体发育快,生长迅速的少年儿童;也不是所有的体育项目都适用,主要适用于年龄因素对速度,力量影响大的体育项目;规模大,一个年级班数比较多的学校也基本用不着,故小规模的小学、初中学校最适用;“补差法”它不像数学上一加一等于二那么准确,有一定的误差,但积累的数据越多越翔实,误差越小,且唯其如此,就更在竞赛性之外平添了一份趣味性!
(作者单位 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观音镇沙沟学校)
?誗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