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及发展的探讨

2014-04-29 00:00:00茅斌霞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6期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教育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新课标以发展美术感受与鉴赏能力,发现学生美学天分,提高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美术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情操为目的。以美术课程为本体,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为手段,完成小学美术教学。主要探讨现今美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研究应对方法。

关键词:美术教学;教学现状;应对方法这几年国内经济水平明显提高,外来文化不断涌入。群众的审美水平也在提高,在美术界拥有越来越多的消费群体。教学部门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也达到空前高度,各大高校、院校的招生规模也在增大,在从小就要培养审美能力这个问题上的讨论愈发激烈。因此,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一大任务就是怎样设计一套完整合理的教学体系与模式。这里笔者从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出发,个人认为应建立科学、恰当的教学体系。实施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最终可以达到锻炼学生审美水平、心理素质、美术创作能力、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小学美术教学以技能教育为主要手段,学

生过多关注教师授课的内容,无视自身创造性能力的发挥表现。

这些特点充斥在大多数的美术课堂使得美术课堂常常是死气沉沉,甚至在课堂上还会出现学生自认只有画的好与差的区别。我们的美术教师应该多关注如何才能让学生逃脱应试教学和精英教育的桎梏。美术教学本身不应该是只是机械锻炼美术教育技能的训练。一门技能容易被掌握,生活本身的愉悦充实无疑是更重要的。经过调查,传统教育的观念仍深深扎根在我学区很大一部分小学美术教育的课堂,教师过度强调语、数、外,所谓主科的成绩,无意识区分主科、副科。甚至常常出现美术课被“主科”占课,非美术专业老师上课的尴尬现象。有着这样恶劣的美术学习环境,学生自然学习兴趣也不高,美术作品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毫无创新意识,毫无质量可言。据此美术教学若是想要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情趣和创新意识。当务之急应该彻底摒弃落后的教学观念,主科、副科这一观念首先应被剔除。关于加强小学美术教师自身素养、改进教学模式理念成为我们小学美术教学当前应该正视并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分析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方面

美术作为一门较为特殊的学科,丰富与否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究”四个方面是当今小学美术教学课本的主要内容,小学生由于自身水平和环境以及年龄方面的因素,对教材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一现象也在美术教师的课后反馈中得到了证实。并且小学美术教材上往往一节课只有少量插图,几乎没有其他内容。这对教师的要求也是相当之大,所以部分缺乏经验的教师只能照本宣科,在主动拓展教学内容方面还很欠缺。这就要求美术教师积极与同行交流,不断汲取先进教学经验,跟上时代发展,适应新课标理念的发展。

2.在教学方法方面,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演示法等等往往是美术课堂常用的几大教学方法

笔者调查了我市小学美术教学后得到一组数据,80%的教师都主要采用讲授法。只有剩下的20%教师能做到运用讲授法和讨论法交互使用,其中还有部分老师经验更加丰富,能采用其他手段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如此大比例的差异表明国内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着两极分化,我们的美术教师应该反思自身,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依据新课标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适应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

3.教学手段方面,新课标要求教师应用各种手段来提高学生感受和想象图像的能力

这些教学手段往往包括挂图、电视机、投影仪,以及多媒体设备等。实际上在笔者对小学的调查结果中,这些设备的使用率并不高,原因大多来自于教师对设备的不熟悉,或者前期准备工作负责,教师不愿使用。还有学校由于资金方面的考虑,削减教学设备的购置,这些都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优势。导致现代化教学设备不能发挥自身优势帮助教师授课的结果。

4.教学秩序方面

一个良好的课堂秩序是实现课堂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容易分散注意力和自制力都显得薄弱,这些都是导致混乱课堂秩序的因素。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往往是教师不停的“填鸭式”灌输教学,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情绪并不高,甚至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听课,当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类似的活动,秩序就容易混乱,无法维持。所以恶劣的课堂教学秩序是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5.改变小学美术教育观念

在传统小学美术教学中旧观点已成为小学美术教育改革的阻力,旧观点忽视了创新意识的作用,在科学和艺术领域方面,创造力就是一切,没有创造力将无法生存和发展,创造力更是美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新课程理念之一是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并将其运用,这也是美术教育最基本和主要的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应自己的教学环境下开发自身的美术能力,获得相应的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自身生活经验相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个性和创新意识。在培养学生灵活独特敏捷的思维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美术创新潜能。将创新意识转换成美术创作作品的能力。教师应该摒弃过度关注美术专业技能的老套观点,更应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为落脚点提高自身美术学习能力。

三、如何更好地做好小学美术教学工作

1.创造自由互动的课堂环境

美术教学新课标预示着开放的美术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趋势。合作互动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方式,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团结互助、互相信任,增进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设计一份让学生能够合作互动完成的作业。美术是一门有别于其他学科的课程,对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要求更高。每个学生的天资不一,实际表现出来的能力也有差异。第一,让美术作业的完成从个体走向合作是很好的办法,共同完成作品能促使学生交流自身对美术的理解,共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第二,根据重难点有的放矢,教师以重难点为主题抛出课题,学生组成团体,运用集体力量完成重难点的学习。第三,在评价时合作互动。互相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协同精神。教师应引领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来学会用艺术形式来表达自身的情感,提升审美情趣、丰富情操和陶冶情趣。笔者还有很多缺陷,会在以后的美术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素养,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调色能力、构图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辨别能力为目的。让学生拥有一个充满乐趣的美术课堂学习环境,同时完成高效的美术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美术学习是一个充满快乐的过程,没有压力,是一种娱乐、一种享受。

2.关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一个人的人格培养、个性发展、人生道路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一个人有了兴趣便会主动深入研究,探索知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会集中注意力于一门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生主动的学习必定会对他的美术学习有极大帮助:效率得到提升,成绩也会大大提高。人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并培养兴趣,而且会成为认知和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开发智力、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远比教给他知识更加重要。兴趣可以让人迅速适应环境,对生活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对自己周遭的一切都抱有无法比拟的热情和兴趣。但他们的年龄成为局限,还不能用具体的形式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时,就可以通过身边的各种素材画画,试图传达自己的情感,和世界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

3.启发学生的现象力与创造力

想象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大脑中创造新形象。对于儿童来说小学时期正是他们丰富发展自身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运用想象力创造大脑中想要出现食物的形象,通过注意力的不断集中,最后直到它成为客观现实的过程。伟大的想象力造就了人类的辉煌文明,我们能够创造发明离不开想象力的存在,早期图画的形成是从动作到表征。儿童画看似随意的涂鸦式表达是儿童最真挚的情感流露,是最直接的创作行为。在儿童处于低幼年龄段,往往会随手涂鸦,这是一种自由开放的思维活动也是最轻松的表达,这个时期也是儿童从有一定意义图像转换成象征性行为的阶段。虽然在成人看来显得幼稚,但这却是创造力的源泉,是想象力的萌芽。我们要学会保护,尊重童心、童趣,体现出儿童画自身的特点。

4.延伸拓展课堂知识

美术是一门有别于其他强调专业技能的学科,美术充满了人文关怀,美术课程教学除了美术知识的传授外,还应引导学生把美术作为媒介来感知和认识世界。让人心情愉悦的美术作品蕴含着满满的人文精神。学生能通过美术作品和文化情形的结合达到开阔视野,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教师还应该组织各类外出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在更丰富的现实环境里去感受美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能力。

5.熟悉学生,培养审美意识

只有在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才能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在小学生身体发展水平提升、知觉能力加强、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丰富的过程中,美术是自然形成的产物。儿童生性爱美,对美的事物的感知在襁褓里就开始了。美术不但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种表现,更是一种“阶段性”的成果。在他们进入小学以后会对美术艺术魅力的需求更加强烈,这是随着年龄必然会出现的现象。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自我特点,使用多样化的授课手段,引导学生欣赏美术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领学生正确认识、理解事物。在这方面教师可以从日常教学活动和家访中了解学生的背景,如:心理智力发展情况,生理方面的变化要进行分析,了解学生欣赏习惯和特征。写生和临摹是提高学生绘画能力的最简单的方法,也是绘画中最基本的专业技能。

就小学生而言,美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便是临摹。在临摹的教学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受众对象。线条简单的临摹更适合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以学生兴趣浓厚、色彩鲜艳的内容,让学生在被接受的范围内自由发挥,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写生的对象是实物,写生可以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眼、脑、手协调统一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较长时间的写生练习来正确感知物体的形态、结构、比例和色彩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我特征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现能力。固有模式局限性很大,容易限制小学生的美学创造能力,他们的创新意识得不到发挥,会严重阻碍美术课程学习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不能以固有模式去要求学生。

身为一个美术教学从业者,要不断探索,不断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不断反思自我,使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更规范、更合理化。在新课标的理念下不断前行。美术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素养的学习,一切为了学生的发

展,走出盲区,勤于探索,竭尽自身能力为培养学生形成积极高尚的艺术欣赏能力而奋斗。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挥笔作画、展现个性、碰撞思维火花的能力。让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摆脱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健康积极的内容。美术艺术博大精深,像海洋一样广袤。笔者希望我们的美术教师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来感受美术世界的无穷魅力,让学生能用自己的画笔做出精彩作品,表现内心情感和美术艺术共鸣,带他们进入美丽的美术世界,为祖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术教育事业添砖

加瓦。

参考文献:

[1]周运营.小学美术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版,2012(22).

[2]关微.中小学美术的教学现状及其完善方案[J].华章,2011(9).

(作者单位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城西小学)

?誗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