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4-04-29 00:00:00乔军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6期

摘 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提高其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针对当前的现状将心理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以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是值得教师们深思的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初步探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活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学与健康教学需合理地结合起来。体育与健康本是不可分割的,而健康不仅仅要求身体上的无缺陷和疾病,还要求心理健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针对该目标,国家教育局已多次强调需在全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保障学生的身心能够得到全面地发展。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素质是自身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对个人精神面貌、

性格的形成、综合素养的提高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帮助其培养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信心。此外,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是渗透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的,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性格和心理情况都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这种主动地调整受教育方向的教学途径能有效地减少学生的被动接受和排斥感,进而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加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小学生来说,教师就是其心目中的榜样,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加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需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意志及关爱同学、尊老爱幼的优良道德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良好的心理状况能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有着极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水平,从而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正面的促进作用。

2.创设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体育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对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氛围。首先,教师需创设一个安全卫生的体育教学环境,对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有着相当好的促进作用。其次,教师要创设一个轻松、民主、愉悦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3.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只一味地注重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忽略学生的心理状况,这样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做到以学生为本,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地学习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融入音乐、舞蹈、游戏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真正的快乐,进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教学效果。

4.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学校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除了采取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外,还应积极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教师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应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变化,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地引导学生排解各方面的压力和烦恼等,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增强其克服困难的能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健康性和阳光性,将其与心理教育有机地进行结合,有利于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养和坚韧不拔的品格,进而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黄芙蓉.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学园期刊,2013(17):161.

(作者单位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保安镇中心小学)

?誗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