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术让人类学习方式发生变革,学习方法更为方便快捷,学习过程可以成为一个享受快乐的过程。但在传统教育和当前社会的大环境下,在基础教育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并没有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成果。就教师的信息素养对教育方式变革产生的影响做有限的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教育方式信息技术已引起传统教育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以及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使学习者可以克服时空障碍,更加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速度,随时随地参加学习,获取想要的知识。特别是借助于互联网及高容量的存储设备和智能软件技术,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教育的效率,而且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内容丰富的学习环境。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知识的宝库、社会生活变革的工具。互联网拥有的上千个大型图书馆、数以百万计的信息源。社会生活的每一个人可以随时进入并从中获取想要了解的知识,大大节约查阅传统知识载体所需的时间和费用;互联网上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和交互性,使身处世界任何地方的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实时讨论、协同研究学习。
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又使信息技术的载体不再只依靠PC;
各种便携设备如PAD、智能手机等,加上不断推出的各类操作系统和建立在系统上的无以计数的学习软件,使人类学习和获取知识的方式逐步走出传统的教育方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并没给我们的传统教育带来质的变革。十多年来,信息技术对我国教育的影响,大体上只是借用计算机设备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增加些容量和改进些效率。信息技术对教育只是一种技术手段上的改进,而没有产生质的影响。
多年来教育改革的结果是:书包越来越沉重、功课越来越繁多;刚入学的小学生被一个巨大的书包压垮,高中学生戴着高度近视眼镜起早贪黑,行如枯木。这里不对教育制度和社会文化意识进行探讨,只对实施国家教育理念的一线基础教育教师的教育理念作简要分析。笔者认为,作为基础教育教师,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至少拥有如下的信息素养:
一、发展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是我国教育界高度推崇的教育家。他的理论或名言很多,如“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教给学生”“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考试,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如果把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上升为教育法规,那么全国上下当前的教育行为几乎都在违法。事实上当前教育变相地成为一种苛刻的培训活动;培训的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考试能手;这是整个社会教师能力的第一评价,也是当前教师职业能力的评价;而培养出来的这些考试能手未来能干什么就不是教师当前应考虑的事了。这些涉及制度层面的问题,不是教师所能解决的;但基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是可以按陶行知的理念来改进的;在改进的同时也与当前的社会现状不矛盾。比如减少“题海战术”的重复次数,改用掌上设备的题库软件来代替,增加学生的自主时间,引导学生使用智能题库进行训练。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增强,学习得到提高。这就是一种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积极的学习态度
自从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开始,至今十多年过去了。这十多年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得到大力的发展,“双高普九”中就把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基础教育的必备条件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一线教师从刚一个新生事物的接触到抵触,再到普及应用,逐步发展到现在的教师掌握信息技术能力成为全体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标准。迄今为止,全国上下还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革新的利弊作不停地讨论,有不少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只是传统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如果太积极地应用会影响传统教学的效果。这总观点在网上诸多的教育著作可以证实。所以对教师自身提高对信息技术发展的认识至关重要。事实在,在当前高考制度的大环境下,充分使用信息技术,完全可以做到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的前提下解放学生的学习方式、开阔视野,从而达到回归教育的本质。由此说明,作为一线的教师本身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如果教师没有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认真去学习和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的信息化仍旧停留在技术层面上。
三、创新的教育方式
理论来自于实践。任何教育试的改变都要通过教师先行实践。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学习方式带来变革,但学校教育的思想仍停留在传统的范围。作为被教育的对象,学生理所当然听从学校和老师的指挥,不能有“越轨”行为。
典型案例一:“学生上网是一种不良的行为”这种观点成为社会的一种主流意识,而没有人想到互联网本身就是学习宝库和学生未来生存的重要工具;任何技术创新都有其两面性,但没有一种主动的教育行为去引导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来改进学习方式。
典型案例二:同样作为信息技术主要载体的智能手机,在全国中小学校中也成为不受欢迎的对象;在全国各大主流网络媒体调查,全国中小学反对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的观点占主流。我们知道,现在在智能手机的各个系统上都有着大量的学习工具和学习软件,这些智能化的学习软件正是人类学习方式的发展方面,许多是传统教育方式所能做到的。反对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理由是先入为主地认定手机是通信工具,学生使用必定对学习产生副作用。但从功能上来说是一个智能学习工具,如果教师能认识并加以肯定和引导,那效果就大不相同。学生能够体会到信息技术带来的学习方便快捷和学习的快乐。
传统教育改革,只是在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上做努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也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师带来教育方式的变革,但一切都要靠教师的努力尝试下逐步进行。所以对教育方式的创新是信息时代教师的重要
素养。
当前的教育本质上还是培养学生成为考试能手,至于素质教育也是在这前提下作有限的努力。人们对不能确定结果的事物总是抱着保守的态度,对待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也是如此,在传统教育的惯性和应试教育的推动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仅停留在教师在教室中的应用上。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育的信息技术革新中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也就是学生的学习依然停留在传统的被动一方,而没有实质地、主动地使用信息技术。虽然信息技术给教育改革带来便利的条件,但具体实施还要靠具有高信息素养的教师的引领下实现。
参考文献:
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安市第二中学)
?誗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