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自推广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与延伸,其作用不言而喻。如何紧密围绕课堂教学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方式,摒弃传统数学作业中难、烦、偏、旧的弊端,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设计及布置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接近生活且学生乐于接受的数学作业,这是摆在所有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优化设计;分层作业;作业效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要使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除了抓好课堂教学外,数学作业的设计也很重要。也就是我们提倡的优化设计。所谓“优化设计”,就是以基本的教学手段为基础,认真研究学生的作业规律,摒弃传统的“题海战”方式,切实解决学生作业“高耗低效”现象,通过提高作业质量、控制作业数量等方法来实现既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以通过作业架起师生间心灵和信息交流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作业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通过作业让每一个学生感到成功学习数学的喜悦。
一、作业的设计要力避重复性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适量且有针对性的作业会为学生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业设计切忌机械重复、枯燥乏味与死记硬背。作业题型要做到灵活多样、新颖有趣,把丰富知识、训练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学生产生内部的需求感,能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如:以题组形式或模块形式出现,面向全体学生,适合不同层次,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
二、作业的设计要关注学生层次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设计作业时,也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作业。这样,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各尽其能,逐步提高,以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分层作业是按学生学习程度分类对待,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选择、独立完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认真细心,不怕困难,鼓励其向更高层次的作业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要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不同层次、
不同功能的作业,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到桃子”,得到自主发展。
三、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多样性
由于课程改革是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而单调的作业却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恶作业的思想。因此必须对单一的形式加以改进,要从单纯的笔答作业向多种方式转变,实现作业多样化,如可以布置想象型作业、实验型作业、观察型作业、阅读型作业、合作型作业等等。让学生置身不同的问题情境中,采用不同的方法,体会到数学是生动活泼的学科,充满乐趣,用途广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然也可以设计一些口头表达作业、指导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和参观活动等,让学习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引起他们做作业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作业的设计要重视应用性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新教材在这方面非常注重。在教学中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参加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习形式,逐步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在课前和课后布置一些开放性作业,如实践活动和调查活动,由教师给出方案或学生自主设计方案,通过观察、考察、分析、尝试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会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信心。
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
伸,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基本数学思想和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重要途径。因此,在作业的优化设计问题中,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精心设计,以灵活多样的作业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思考、接受,在主动参与的意识中练习掌握知识,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作者单位 甘肃省榆中县马坡中学)
?誗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