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充分挖掘教材内涵,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形象美;自然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对学生健全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向学生展示语文的美,进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形象美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审美观正处于形成期,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尤其是形象美。因为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大多数人认为长得漂亮就是美,这样往往会给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我会有意识地纠正学生的这种以形象判断“美”的想法。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并没有让学生直接阅读文章内容,而是先简单地给学生介绍了一下故事梗概,即:一位非常瘦弱,皱纹满脸的父亲,在一次地震中仅凭一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救出了被废墟掩埋了38小时的儿子;接着,我问学生“这位满脸皱纹、瘦弱不堪的父亲帅吗?”对于现在单纯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回答是真挚的,“不帅。”接着,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汶川地震的相关片段,并让学生明确,在废墟下掩埋38小时的生还机会已经非常小了,进而让学生重新认识这位父亲,进而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形象美”,同时也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亲情的力量。
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美
怡人的景色能让人赏心悦目,和谐的景色能让人心情舒畅。
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欣赏文本中的自然美。例如:在教学《山中访友》时,由于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之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文本中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说说这些手法都有什么作用,接着再引导学生阅读体会文本中的语言,进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促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美丽的山中图画,最
终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自然美。
当然,语文教材中不仅包含形象美和自然美,还包括“语言美”“建筑美”“艺术美”等等。总之,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要重视美育教育,要为学生健康的成长作出相应的贡献。
(作者单位 陕西省千阳县草碧镇中心小学)
?誗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