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语有效课堂的表征,有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和谐,有预设目标与生成结果的和谐,有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和谐,有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还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外来文化吸收的和谐。
关键词:有效课堂;和谐;英语教学一、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和谐
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而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建立在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之上的。在教学中,作为知识传授主体的教师与作为知识学习主体的学生在关系上达到了和谐;同时,师生之间基于共同的道德基础,组成了道德共同体,达到了伦理关系上的和谐;再则,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相互了解,相互评价,形成了态度和情感上的彼此联系,达到了情感关系的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体谅学生学习困难,使师生处于一种相互尊重、彼此平等、友好合作、充满人性关怀、颇具安全感、舒适感、归宿感的良好氛围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影响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二、教学预设目标与生成效果的和谐
英语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教学过程又是动态的。教学活动中的动态和预设是一组辩证统一的矛盾体。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必定是预设目标和生成效果的辩证统一。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关注“动态生成”,完全抛弃了先前的预设,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老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那课堂教学目标无法完成,只能说这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如果只顾及预设,不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必要的调
整,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求知需要,就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情变化,运用教学智慧,及时机智地对待课堂生成,调整好自己的教学策略,使预设目标与生成效果达到一种和谐状态。
三、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和谐
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且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也深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层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严重影响了学生发展。英语有效课堂,主张把学习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把接受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和谐的、发展的、开放的、平衡的教学方式结构。
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
英语有效课堂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教师教得有效和学生学得有效,只有优教优学,两者和谐,才能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授主体的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作为学习主体学生要发挥学习主体作用;同时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也需要教师的帮助。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成为学生的观察者、倾听者、引导者、合作者、学习者和创造者。终生学习时代的到来,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在教学中通过平等对话和交流承认不足,同时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英语的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和谐平衡。因此,有效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有所获,也要求教师不断探索教育思路,
通过不断地学习理论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没有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生的有效学习是很难实现的。只有两者和谐共存,才有助于教学相长,师生双赢。
五、传统文化传承与外来文化吸收的和谐
英语的学习是改革开放,扩大交流,与世界接轨工具的需要。正是如此掀起了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但是任何一种语言都离不开其浓厚的文化背景。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抱着开放的态度,务实的精神,取其精髓去其糟粕。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予以继承和发扬。外来的东西,值得借鉴的,必然要予以消化和吸收。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必然是传统文化传承和外来文化吸收的和谐的体现,也必须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重庆市石柱县石柱中学高中部)
?誗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