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新课改的要求,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与素养的途径。针对语文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与目标。下面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来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主动提出与探索问题。如:教师在教学某一生字时,可以根据字形的结构与意义来创设情境或以字词来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结合教学内容让同学们理解这一生字或生词在课文中的涵义,进而理解全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接受起来比较快,所以,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同学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学习中掌握新知。由于教师创设的情境与同学们的生活实际相符,所以同学们会主动积极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主动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学生的独立探索过程就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要适时地引导与启发,把学生的主动探索放在首要教学地位。
二、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散和迁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文中的情境描写以及结合情境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变化,从而理解课文作者所要传达给人们的思想精神及内涵。教师要鼓励同学们深刻认真反复地阅读课文,主动大胆而积极地向老师提出质疑和问题,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要让全班同学分成小组来进行讨论,各小组得出答案后,老师再对各个答案进行分析、梳理与归纳,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不但可以独立地进行思考与探索,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交流过程养成发散思维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还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把课文中的情节制作成多媒体图片或视频,让生动的故事情节或画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把积极有益的情绪带入到学习当中,使课堂气氛得到活跃的同时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中对于课文内容的选取多是以健康向上以激励和鼓舞人的故事为主题,所宣扬的是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小学生很容易被课文中的感人故事和生动完美的人物形象所感染,并在优秀人物的道德情感驱使下产生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所以,教师要抓住小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特点来因势利导地把学生的情感引入到健康的道德范围中,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激发同学们对美德的向往。
1.因势利导,善于点拨
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培养方向,通过让同学们学习教材来领悟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行为准则。因此,教师的因势利导作用很重要,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中的人物或故事情节来渲染课堂学习气氛,让同学们在课文中寻找美好的情感和学习人物的崇高道德品质,以此来激励他们奋发学习和培养他们顽强的斗志并进而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
2.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课堂教学,让多媒体的图片和视频来感染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激励他们积极向上的情绪,让课文内容的美好情感来熏陶感染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和知识点。
四、参与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的学习活动离不开同学们的实践学习行为,因为语文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课堂教学与学习中,教师还要带领同学们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学习中,在实践中发现生活中的语文,在语文学习中再去验证实践与真理,只有通过同学们不断地参与实践性学习活动才能更好地促进自己掌握更加牢固的语文知识,结合阅读去体会自己没有认识到的知识领域,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
(作者单位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繁荣小学)
?誗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