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今天的高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关键在于语文老师只为了追求成绩、做题方法,不遵循语文教学特点,忽略了语文教学最美的环节、最容易打动学生的地方,忽略了语文教育与国民素质紧密相关的问题。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就要用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去丰富和磁化语文教学过程,让学生爱上语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性美;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在当今高考模式、评价机制的制约下,它的美正在一点点地远离自身,语文课堂正在成为仅仅传授死知识,训练做题能力的主阵地,这种做法已远离语文教学的主航道,致使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很大的厌学情绪,社会各界对语文学科也是议论纷纷,因此,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是时代所需,众望所归。
在现代文的教学中,大多数老师越来越只重视纯语文教学,
如:只介绍作者、背景,只分析课文的框架结构,只概括段意、只介绍表现手法等传统的知识点,而在文本与学生的情感共鸣上做得十分不足。殊不知,没有情感共鸣,学生兴趣不浓,甚至反感,久而久之,对语文产生视觉疲劳、情感疲劳。因此,现代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纯知识点,更是陶冶学生情操的主战场,更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主阵地。比如,在《我与地坛》的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偏重于对难句的揣摩,而忽视了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对父母爱的理解的挖掘。文中的母爱是如此的普通,如此的平凡,学生如果不用心去体会,是感受不到它的伟大、它的深沉的。为了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我在课前让学生看了《变形记》的视频,了解了山区孩子生活的艰难以及他们没有抱怨,只有坚强的精神面貌。为了能让他们上学,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漂泊。课堂上看完之后,学生都留下了感动的眼泪。第二天再上《我与地坛》一文时,学生都很积极主动,把能表现母亲平凡而伟大的爱的细节找得很准,分析也很到位。在课堂上我还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同学们说说父亲或者母亲身上最让自己难忘的地方,同学们都能踊跃发言。这一节课,学生感动了,我也感动了。又如,在讲《边城》这一课时,因为时代的久远,又因为是节选,学生兴趣不怎么浓厚,于是我就在课前补充了故事的情节,让学生先完整地了解人物关系、故事情节、风俗民情。之后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感受到了湘西特有的自然美,更感受到了湘西独特的人性美,我领着学生慢慢体会,慢慢品味,慢慢欣赏,学生感受到了爷爷身上那份少有的担当;感受到了翠翠的单纯善良以及对爱情的憧憬;感受到了湘西人的淳朴善良可亲。在这篇文章中同学们认为老爷爷是善的化身,对游客的善良负责任,对孙女无私的爱,值得敬佩;同时也有同学赞美了湘西淳朴的民风;也有对青年男女爱情的赞美。同学们自己挖掘出的主题,既深刻又极丰富新颖,同时积极性又很高。通过探索、品读,我感觉到语文应该回归本真,回归本真的教育才是真正美的教育,才是真正的语文教育。
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老师们也大多是急功近利,只注重方法和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品读、欣赏等。比如文言文教学大多只注重字词的识记,虚词的辨析,句式的判断,词性的活用,句子的翻译等,而对文章中所表现的传统美德却避而不谈,或者淡化处理。文言文虽然离我们很久远,但它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它与我们当今的生活紧密相连,回归本真,就会让古老的文化富有生气,富有活力;就会让古老的精神文明重获生机。比如,在《孔雀东南飞》中,我让学生寻找两人的语言并仔细品读、体会,让同学分析焦仲卿与刘兰芝对待爱情的态度,让学生明白自古以来爱情是纯洁的,爱情是坚贞的,是任何阻力都无法阻隔的。在《氓》中我让学生把男子和女子对待婚姻的态度作一个对比,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男子的三心二意,女子的痴情不幸,从而对负心男子进行批判,对女子的清醒以及积极进行赞美,从而进一步建立正确的爱情观。在《史记》中学生感受到男人身上的坚韧以及男子的担当和抱负。张溥写的《五人墓碑记》中,五人从容就死的“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的精神……这些情感之美、品格之美,闪烁着多么动人的光芒!所以说古文中的优秀人物,他们身上几乎包含了传统文化中所有的人性之美、人格之美。这一点恰恰是现代文所缺少,所无法企及的。如:为理想而忍辱求生的司马迁;为信念而求死的屈原;充满生命热情而又命运多舛的韩愈;屡遭挫折仍然豁达乐观的苏轼;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充分展现个性的潇洒不羁的李白;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杜甫……这些极具个性魅力的古人的风范,如果能渐渐渗透到学生的脑海
中、心灵中,那么这些古人绽放的人性光辉,无疑正是开启学生思考生命、体味人生定位的一把把最好的钥匙。教材中的经典篇目每一篇都是活的教科书,只有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让学生在经典传统中健康成长,才是真正发挥了语文科目古文教学的作用。
在作文教学中,往往是要么学生不会审题,要么内容无话可说,要么不知写成什么文体,这都说明我们的教学已经远离了社会,远离了生活,而高考作文考查的正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认识人生的能力,而学生缺乏的恰恰是对社会、人生、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是对社会美好事物的发现,而语文课堂是连接社会与学校的桥梁,因此,我们需要语文课堂变成富有生活情调的大语文课堂,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操,扩大社会阅历,发表个人的看法。学生写作时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才会有真情实感,才会打动人,也才会对写作感兴趣。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不是简单的纯知识点传授,只有老师遵循它的本质,才可能展示它的魅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发挥它育人的功能。
(作者单位 山西运城临晋中学)
?誗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