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怎样让学生爱上阅读,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现代教师迫在眉睫的事情。导读,一种新型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想读到读什么再到怎样读,一步一步寻找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完成导读的任务,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之路通而不痛。
关键词:书籍;导读;课外阅读;激发兴趣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可否认,所有语文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爱上课外阅读。如今的信息时代,学生沉迷于网络、计算机、手机,孜孜不倦地课外阅读的学生恐怕寥寥无几。怎样让学生回到阅读时代,爱上阅读,这恐怕是众多教师正在探索的事。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迫在眉睫,为学生打开课外阅读之门,让学生回到阅读时代,是现代教师抓紧要做的事。那么,教师在导读上下工夫,为学生打开阅读之门,提起课外阅读的兴趣,是通往阅读王国的捷径,找到这样一条路,通则不痛!
一、知导而导,有法可依
在导读之前,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导读。所谓导读,概括地说,就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着力于导,而学生循导而自读,以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方式,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多边交流,通过扎实有效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有章可循,顺理成章
(一)激发兴趣,“我想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开始阅读的原动力,如果只是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就会扼杀孩子探求真理、主动阅读的欲望。课外阅读导读的目的之一就是导出学生的阅读之趣味。那就是激发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1.精心选择课外读物,以课外读物本身的魅力吸引孩子,激发阅读兴趣
在《长袜子皮皮》的导读中,教师从谈话入手,激发孩子的阅读期待。在上课一开始问孩子,你有袜子吗?你的袜子是什么样的呢?有一个孩子说她有一双长袜子,皮皮和长袜子有什么关系呢?孩子听到这样的开场白往往充满了疑问,因为他们不知道一双袜子会拥有什么样的故事。他们阅读的欲望就这样被激发,之后深入阅读也就顺理成章了。
2.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阅读兴趣
在当今这个现代化时代里,电视、手机、网络以其独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由于生理、心理、年龄等各方面的因素,孩子对这些直观生动的多媒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比如,学生在看电视剧《春光灿烂猪八戒》时,觉得剧情搞笑,令人开怀,猪八戒的形象可爱憨厚,更是成了学生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喜欢这样直观的人物形象。这时作为教师,就必须告诉孩子,其实,吴承恩的《西游记》写得要比电视剧精彩多了,文中除了猪八戒,还有唐僧、孙悟空等人在作者的笔下更是活灵活现,只要读了少儿版的《西游记》,相信你们会更加喜欢这些人物的。
(二)投机取巧,“读什么”
1.读“情节内容”
在一个故事中,最吸引学生的无疑是故事情节。在导读时,我们可以选择故事中的精彩内容情节进行串讲,以故事情节的分享贯穿头尾。如:《窗边的小豆豆》的导读中,就主要选择了这样几个章节:“小豆豆为什么经常转学?”“小豆豆来到巴学园后表现怎么样?”和“小豆豆后来还经常转学吗?”这三个情节导读,使孩子对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对小豆豆的人物形象有所感知,一个经常转学甚至被退学的孩子身上有着怎样的故事,学生充满了兴趣,还能联系到自身的学习生活,带着这样的情感基调就能兴趣盎然地去阅读整本书了。
2.读“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鲜明或人物形象众多的作品,我们可以选取人物形象为导读的切入点,人物形象性格、语言特点的迥异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读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人物的命运产生猜测和联想,加深阅读时对人物的理解。如:少儿版的《西游记》一书中的四个主要人物,导读伊始,教师就可以出示书中描写孙悟空成为美猴王和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的两个小故事。读着这两个小故事,当学生满怀兴趣时,教师问孩子:你觉得孙悟空是个什么样的人?在他的身上还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呢?500年后他又会有怎样的遭遇呢?顺势导出《西游记》:书中还有其他神奇的人物,他们都在书中等着你们!
(三)授之以渔,“怎样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之时,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也是尤为重要的。如:在导读《不一样的卡梅拉》时,我就按照“欣赏封面,认识作者—自主阅读,了解情节—猜想结尾,分享快乐”的思路,来指导学生阅读这一册系列丛书。
1.欣赏封面,认识作者
这一套丛书共有11本。在导读时,指导学生学会欣赏封面,一册书的封面往往展示了这本书中最精彩的情节,如:《我想去看海》这本书,封面上就展示了一只站在围墙上的小鸡,看着围墙的外面,这只小鸡到底看到了什么呢?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讨论猜测。
2.自主阅读,了解情节
在导读开始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几个故事情节,让孩子自由阅读,从而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不要把教师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局限了孩子的阅读思维,给予孩子阅读的多元理解和感悟,读我所读、想我所想。
3.猜想结尾,分享快乐
当孩子带着疑问和好奇开始阅读时,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去书中找寻答案。在导读的过程中,不时给予孩子鼓励,陪着他们一起去猜想故事的结尾,那也是乐趣无穷的。导读就是这么神奇,环环相扣,波澜不惊。
导读的工作虽然十分具体而又繁杂,但它能为孩子打开一道课外阅读之门,这让教师也乐在其中。课外阅读不再是放任自流,而是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让阅读成为孩子的家常便饭。导读,是为学生铺设的一条高起点的阅读之路,激发兴趣,掌握方法——通则不痛!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荆川小学)
?誗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