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学习起来也相对枯燥,因此,数学教师要讲究教学策略,让小学数学充满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出发,对如何让小学数学充满活力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和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活力;提高策略只有充满活力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发展。那么,如何让小学数学充满活力呢?
一、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为家庭背景和文化环境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看事物的角度和方位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而应该尊重并发扬学生的个性思维,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例如,在学习“找规律”这节课的时候,首先引导学生探索出间隔排列规律,然后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够用身边的材料工具摆出一组有规律的排列吗?”在问题的带动下,学生积极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的同学用圆片和小棒摆出了一组间隔排列,有的同学利用橡皮和铅笔摆出了一组间隔排列,有的同学用画的方式在作业本上画出了多种图形摆出了一组间隔排列,还有的同学说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用各种复杂的图案摆出了一组间隔排列。在交流、分享成果的过程中,同学们讲得头头是道,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虽然有的同学无法将排列的道理准确表达出来,但我们并不能否认学生“辛勤劳动”获得的成果,教师都应该给予学生最大的鼓励,激励学生再接再厉,让学生在鲜活生动、自主开发的活动中张扬个性、开发潜能,成为一个有独特见解思想的人。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歌德也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思维的积极状态都需要兴趣来点燃。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身体犹如圈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再加上教师口沫横飞、不辞辛劳地给学生灌输深奥、死板的概念、定律、公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和厌学情绪。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将知识内容以一种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的形式传递给学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和兴趣。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些自己喜欢的图形,等到课上的时候让学生介绍自己准备的图形,包括它的特征以及自己喜欢它的理由,然后开展一场比赛,比一比哪位同学认识的图形多,谁对图形的了解最全面。等到比赛结束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正方形和三角形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轻松得出正方形和三角形的边数不同,正方形有四条边,三角形有三条边。接着教师再因势利导:正方形有四条边,那么有四条边的图形都是正方形吗?这个问题让学生产生了疑问,这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正方形的特征,这样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讨论,很快就能得出正方形的性质,降低了思维的难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助于带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通过游戏测评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传统数学测评中,教师往往采用试卷考核的方式,但是,小学生却非常不喜欢用试卷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容易造成学生对试卷的反感,甚至会增加学生对试卷的恐惧情绪。所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多样化游戏环节,以测试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在教学“倍数和公倍数”这一课之后,为避免学生对练习题产生厌倦情绪,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座位顺序,组织学生进行数字2和3的倍数与公倍数的练习游戏:从第一排左边开始计数,学生依次喊出序号“1,2,3,4…”如果轮到2的倍数或3的倍数,学生都要站起来说“2的倍数”或“3的倍数”,如果这个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那么学生要以同样的方式回答。通过游戏活动,有效活跃了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不但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转变了传统枯燥乏味的测评方式,促
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学习先进教学思想和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数学课堂的活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褚剑敏.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之我见[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1).
[2]刘玉红.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2011(9).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实验小学)
?誗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