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学生为本的高职地理教学探究

2014-04-29 00:00:00徐祖根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6期

摘 要:课程改革以来的核心就是围绕学生这个教学主体展开,只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为此,结合高职地理教学实践,就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究,以期对高职地理教学有所借鉴和启迪。

关键词:高职地理;激发潜能;积极性;自主学习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目标。那么,如何构建以学生为本的高职地理教学呢?以下是本文对此问题的几点探究和建议,仅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教师要善于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将老师看作他们其中的一员,能够与老师一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证明,宽松、自由、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潜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为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关心和关爱每一位学生,真正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他们自觉提问,让学生明白提问是非常有价值的行为,并不是无知的表现,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培养学生敢说、敢做的创新品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尽量不要采用过于严厉的语言,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能用轻视和轻蔑的眼神看待学生,否则会严重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即使学生的回答是不正确的,只要有一点独创性,就应该获得教师的表扬和肯定。

二、贴近生活实施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仅仅告诉学生怎样去做,而且做的内容非常乏味与枯燥,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们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生活中的内容引入课堂,贴近生活实施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化学习过程中感受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让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意见。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商品谷物农业”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肯德基的面包与路边小店中的面包价格一样吗?两者有何不同?”这样的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于是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纷纷参与思考与探究,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商品谷物农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教学“四季更替”这一课时,可以从学生的穿着入手,比如,哪个季节穿连衣裙?哪个季节穿休闲装?哪个季节穿羽绒服?等等,以此引出四季的更替;在教学“农业生产”时,可以引入服装材料与当地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盛产各种皮草和羊毛,所以服装以皮大衣和羊毛衫为主;我国长江流域地区,盛产丝绸和麻布;新疆地区盛产长绒棉,所以我国大部分的棉布主要来自于这里。在教学“水资源”这一部分时,可以引入日常的用水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在教学“森林资源”时,可以引入人们一日三餐所使用的一次性筷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作为地理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明白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职高学生的基础没有打好,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分析往往比较混乱,没有形成清晰的思路,对知识的印象也不深刻。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加强阅读指导,教会学生找出知识重点,并做好标记,让学生围绕问题分析和阅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最后,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正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产生疑问是自主探究开始的标志,也是学生学习进步的体现,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实物、图片、录像等教具,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提出有效问题,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例如,在教学“大气的受热过程”时,教师设疑:“大气中的热量是从哪里来的?”学生回答:“从太阳那里来?”此时教师继续提问:“是吗?请大家仔细阅读教材,看看大气热量究竟是从哪来的?”由此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从中发现问题的本质。通过加强学习方法指导,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高职地理教师,我们要充分认清高职地理教学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始终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开展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王晞.浅析素质教育如何融入高职校的地理教学[J].科技资讯,2010(12).

(作者单位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

?誗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