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年级的学生刚步入学校,总觉得他们什么都不懂,课堂上总想紧紧地“拴住”他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走。通过一次公开课后专家的指导和点评,意识到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尝试大胆放手,因为他们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家庭教育。让他们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基础上学习新知,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完善方法、获取新知,而不是教师固定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样的教学,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觉得这是小组讨论出来的结果,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老师让我这样学”的心态转化为“我自己学”的心态。当然,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不仅要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老师还要“火眼金睛”关注学生如何学习,学得怎么样,及时引导学生纠正错误,让错误不出课堂。大胆一点,把课堂给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和老师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关键词:大胆放手;自主学习;观察入微;有效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中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体验与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去体验与理解数学知识,才能切身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实践应用,既包括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取新知,也包括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有利因素,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运用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对于一年级学生,总是不敢放手,对学生不够自信,总是让孩子跟着自己预设的思路走。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一课时,经过专家的指导和点评,我觉得对一年级学生也可以大胆放手,让他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新知识。这不但能增强孩子学习的信心,也可以让教师了解学情,便于之后的教学,整个课堂也会显得很“大气”,很“广阔”,而不局限于教师所限定的环节,整个课堂也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
大胆放手,把课堂给孩子,让孩子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在教学中我尽量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动口,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本节课利用摆小棒解决“35-7”的环节分为三步:
1.同桌一起摆小棒,边摆边讨论计算方法。
个别基础差的孩子在同桌的帮助下初步学会了如何摆小棒。
2.引导学生四人小组交流摆小棒的方法:请说一说你们摆小棒的方法和过程。
“我先说”“你是什么方法”“不对不对”“你跟我的一样”“他的不一样”……学生讨论得很起劲,在自主交流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补充,从而迸发出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更多的孩子学会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就是这个道理吧。
3.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的计算方法: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5根里面减7根不够减,所以要将其中一捆拆开来给5
根。15-7=8,20+8=28。”当有学生点到重点时,教师及时加以肯定,再请几名学生也试着论述计算过程,让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扎根在学生的心中。一堂课,一句话,要让学生能用简洁清晰的语言将本节课的重要思维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学生会说了,也就说明他了解了这个思维过程。
通过这节课让我认识到: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充分发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学”;更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重学法研究,培养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会学”。只有这样,学生的自身素质才能得以提高,从而获得更大的精神动力,自主探究学习精神才能一以贯之。借鉴这节课的教学,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创造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多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多说,渐渐地,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能比较完整且准确地论述一个问题或者一种方法。所以,要相信孩子,大胆地把课堂给孩子,让孩子主动学习,教师和孩子都会有意外的收获。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良渚第二小学)
?誗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