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讲学稿设计,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2014-04-29 00:00:00陈淑贤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6期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将讲学稿的设计引入课堂不仅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而且对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讲学稿设计;必要性;先学后教;一题多解;小组合作所谓的讲学稿是指在教案的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水平而设计的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究,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的活动。

可见,在讲学稿设计中,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使学生在主动求知的过程中逐步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一、在数学课堂开展讲学稿设计的必要性

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数学课堂基本上呈现的都是这样的一个流程: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笔记、题海式的练习,基本上每节课都是这样度过。因此,这也就决定了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摒弃这种教学模式,我们要借助讲学稿的设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要采用恰当的方式确保讲学稿设计的顺利实现,从而在提高学生能力水平和数学素养的同时,也大大提高数学课堂的

效率。

二、如何有效开展讲学稿设计

在明确了什么是讲学稿设计以及在数学课堂中开展讲学稿设计的必要性之后,教师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如何贯彻落实讲学稿设计,如何发挥其价值,确保课堂的高效开展。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打造高效数学课堂进行简单介绍。

1.借助先学后教模式

先学后教模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且也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思想。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实施先学后教模式,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学有关“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为了有效地开展讲学稿设计,我采取了先学后教模式。

首先,我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使学生掌握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使学生掌握各种位置关系中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了解它既是性质又是判定。其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将自主思考未能得到答案的问题反馈给我,再次,我针对学生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最后,我还设计了当堂练环节,目的是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如:①已知⊙O1和⊙O2的半径分别为6和3,O1,O2的坐标分别为(5,0)和(0,6),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②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5 cm、12 cm、13 cm,以三角形三个顶点为圆心的三个圆两两外切,求三个圆的半径是多少?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真贯彻落实先学后教模式,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2.倡导学生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同一道试题提出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解法,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课业压力,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知识灵活运用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倡导一题多解也是符合讲学稿设计的,因此,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所方向去解题,进而为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证明: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已知:在△ABC中,CD是AB的中线,且CD=■AB,求证:△ABC为直角三角形。

方法一:∵AD=BD,又CD=■AB,∴AD=BD=CD

∴∠A=∠ACD,∠B=∠DCB因此,∠A+∠B=∠ACD+∠DCB=∠ACB

又∵∠ACB+∠A+∠B=180°即2∠ACB=180°∴∠ACB=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方法二:过D点作DE⊥BC,交BC于E,来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

方法三:过B点作BE∥CD,与AC的延长线相较于E来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

……

除了方法一之外,其他的都是不同的答题思路,在此不再一一进行详细的解答,但是,从整个过程来看,只要学生能动脑筋,自主思考就能找到解题过程,不论难易都是知识运用的一个平台,

这也为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解题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这样技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讲学稿设计中,我们可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我采取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首先,我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然后按照下面的过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即:学前准备:思考回忆:什么是全等三角形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并与全等三角形进行比较;接着,教师针对自己在引导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合作。

随堂检测:(1)在△ACB和△ACD中,AD∥BC,AB、CD相交

于点E,过点E作EF∥AD,交AC于点F,列出题目中相似的三角形,并给出证明过程。

(2)在△ABC中,DE∥BC是AB、AC上的两点,若AD/AB=■,DE=4,则BC= 。

……

接着,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随堂检测的试题进行相互交

流,让优等生带动学困生进行学习,以确保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也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开展讲学稿设计,在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同时也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刘文红.浅谈影响初中数学教学“讲学稿”使用的因素[J].学周刊,2012(21).

(作者单位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办事处麻园中学)

?誗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