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聋儿学习古诗的方法

2014-04-29 00:00:00毕丹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6期

摘 要:古诗作为中华民族文体的精髓,千百年来,万人传诵,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推崇。但聋儿在学习时却很难掌握,因此,必须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诗,是精练的语言,但它不同于儿歌、谜语和绕口令,不光要一句一句地翻译给聋儿听,更要深入浅出地讲解,让他们基本理解诗句的意思。

关键词:古诗;学习方法;培养兴趣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记忆能力最强的时期,如果此时能大量记诵古诗,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从小培养孩子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修养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聋儿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音乐辅助法

把熟悉且简单的曲调编在古诗中,让聋儿不仅能说出来,还

要让他们唱出来,在记忆的同时培养聋儿的韵律感,增加趣味性。如:1 3 2 3 1锄禾日当午,5 4 3 2 1汗滴禾下土。6

5 4 3 2谁知盘中餐,4 3 2 3 1粒粒皆辛苦。

二、接龙对答法

教师说一句(或两句),聋儿接一句(或两句)。教师说前半句,聋儿接后半句。或者教师让聋儿说诗句的重点词语的方法,形式不限。

三、情境角色表演法

教师结合诗歌内容,通过相应的动作演示和形象的讲解让聋儿理解,进而再通过角色表演的方法让其掌握。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可以请两个幼儿一个扮大人,一个扮童子。教师画出山脉和一棵松树放在指定位置,开始后,童子在松下游戏,大人缓步走向童子。大人旁白“松下问童子”后问:“喂,请问小师傅,你的师傅呢?”童子旁白“言师采药去”后答:“我师傅采药去了。”大人说:“那你师傅到哪里采药去了?”童子旁白“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后答:“我师傅就在这座大山中(伸手指外面的山)。山上到处都是云雾,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什么地方。”接下去可请幼儿自由发挥地表演。

四、循序渐进法

要选择一些意思简单,押韵明显,有语言节奏感,且以五言诗为主的篇目,当孩子的诵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教师可选择一些七言诗句进行诵读。

五、分主题选择法

如:春天:《江南春》《咏柳》《春夜喜雨》《清明》;夏天:《小池》;秋天:《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行》;冬天:《江雪》。

六、亲子学习法

家长可利用自然环境、日常生活中教孩子学习古诗。如:餐前学习《悯农》,让孩子了解米饭的来之不易,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

七、讲故事学习法

把古诗的内容变成故事,讲给聋儿听来启发孩子的想象与思考。如:古代有一个诗人,他在一个春天的晚上写诗写累了,就睡觉了。春天不冷不热,睡觉最舒服了,所以他半夜里听到外面有刮风下雨的声音,也没有去管它。他不知不觉就睡到了天明。当他醒来的时候,听到外面传来唧唧喳喳小鸟的叫声。他就赶忙起床,想到外面去看看。他走出门一看,呀!夜来的风雨可不小啊,花园里许多花被打落了,满地的花瓣真不知道有多少!这位诗人看到这个情景,觉得春天的小鸟很可爱,春天的花朵叫人疼,于是他就拿起笔,写了一首题为《春晓》的诗,(“晓”是明的意思,“春晓”是春天的早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让聋儿在故事中提问,在故事中理解诗意。

八、电脑运用法

信息技术在活动中的运用将更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和聋儿的学习。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为凭借,可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古诗教学效率的目的。古诗因为文言文词语较多,意义浓缩,更加上聋儿认知层次较低,对过去的历史背景与生活环境缺乏认识,所以给他们学习造成了一种障碍。而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把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上来,它使原来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在教师的指导帮助和促进下,聋儿就会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

总之,古诗的学习还有很多方法,但不管什么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只有坚持以培养聋儿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宗旨,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作者单位 吉林市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誗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