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在于发现学生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真正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互动式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课堂教育,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形式,实行“双边”教学,将其切实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预习探究;合作交流互动式教学,是指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学生与老师之间平等相处,一起创造和创设一个民主互动的课堂环境和学习氛围。如此一来,不仅有益于学生发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而且,老师也可以从这种互动中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那么,如何将这种互动式教学运用到小学语文中呢?它需要学生和老师相互尊重,彼此合作,共同进步。
一、学生预习探究,教师从旁协助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先预习探究,教师从旁协助,相互合作,力求上课前就弄懂课堂内容。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会学习《难忘的泼水节》,在学习之前,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先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探究,对“泼水节”要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在旁指导,引领学生预习探究,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大有效性。
二、学生大胆质疑,教师寻找答案
互动式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学生要主动学习,敢于质疑老师的权威,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中会学习《画杨桃》,针对本课,学生若有不理解的地方,就应该大胆提问。比如,为什么从不同角度画的杨桃不一样?这时需要老师告诉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个事物,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发挥互动式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学好语文,培养其主动意识。
三、师生合作交流,彼此总结经验
在互动式教学状况下,师生之间开展合作交流,指出彼此的优劣所在,总结经验,以求共同进步。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课是《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故事寓意深刻,老师可以组织同学们交流经验,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感悟,如:我们做人要谦虚;同时,可以让学生指出老师上课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比如,老师在课上的讲解很清晰,但是,如果让同学们分角色朗读,会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故事。对优点老师要加以发扬,不足之处要改正,方可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将这种互动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语文课堂打造成师生精神对话的平台,以求大家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施海青.互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3(9).
[2]王晓君.互动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0(7).
(作者单位 四川省武胜县南溪学校)
?誗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