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2014-04-29 00:00:00石永娟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6期

摘 要: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的重要性。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使他们的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味其内涵,揣摩其语感,并有感情地朗诵,使学生达到“使其言皆出吾之口,使其意皆出吾之心”的境界,久而久之,形成语感,领会那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思想。朗读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陶冶情操方面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是说,语文教学的始终都有着朗读的存在。语文教师就应让朗读成为贯穿语文课堂的红飘带。

关键词:朗读教学;语感;陶冶情操“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材中的绝大部分文章都饱含着作者的丰富情感。然而,大多数中学生很难理解、体会作品中所体现的作者的情感,不喜欢看语文书,不愿上语文课,究其原因,恐怕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着直接的关系。现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倡引导学生主动地在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能积极地与同学们切磋学问,砥砺思想,而偏偏有一部分教师侧重于对字、词、句、段到篇章结构千篇一律地条分缕析地讲解,把课文这个鲜活的整体变成一系列破碎的问题。学生在这些问题的牵制下,无法联系生活体验,无法倾注自己的情感。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加强朗读教学。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前辈的经验之谈在语文教学中理应受到重视。一篇好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仅依靠教师讲是不够的,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学生对作品的品读体会,从鉴赏中获得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使他们的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教育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认为,朗读要像戏剧演员念台词那样,感情充沛,抑扬顿挫,以意逆志,移情动容,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如:光未然的《黄河颂》中“望黄河——颂黄河”一段,诗人歌颂了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不仔细认真地品读,又如何能感受得到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之情呢?再如,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全文热情奔放,读文就像聆听黄土高原上震天撼地的隆隆鼓声,就像欣赏西北土地上粗犷雄健的野性舞姿。通过饱满激情地朗读。作者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就体会到了。朗读的过程就是进入作品境界的过程,就是用富有情感的有声语言去与作者情感相撞击的过程。“三分文章七分读”,因此如果不用美读去体验课文,“不用心灵去感受文学作品,比用脚去阅读课文还要坏”。

朗读也是形成语感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语感的形成过程就是对典范语言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典范语言的朗读是至关重要的。课文中大量优秀作品对学生的语感形成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应该重视的。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由初读到熟读,最后达到美读),使学生达到“使其言皆出吾之口,使其意皆出吾之心”的境界。这样学生对典范语言的感受能力就会大大增强,语感就会逐渐形成。

朗读也能起到“助讲”的作用。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往往是越讲越让人糊涂,若采用吟诵的方法,则可达到事半功倍、出人意料之效。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由一段回忆他的语文老师的话,很能证明这一点:“他喜欢吟咏,吟到得意之处,语调铿锵,声震屋瓦。我也跟着吟咏,跟着铿锵,许多诗文的妙,是在跟着吟咏中体会到的。”刘国正先生和他的老师从朗读中受益匪浅,这值得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思考、学习。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根据课文实际,自觉地、科学地运用朗读教学促进语文教学。

朗读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陶冶情操方面也具有不可忽视的 作用,读朱自清的《春》,朗读者仿佛置身于大自然春的怀抱,尽情地欣赏,尽情地享受,一种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自然而成。此时此刻,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必定会使人的心灵得到洗礼,情感得到升华,激起人对美的追求。

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朗读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个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朗读水平,备课时不仅要备“讲”,还要备“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文章、段落的范读,力求在朗读中品味文章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准确生动地传达出作者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获得广泛的美感体验,用美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景,体会作者情感。其次,在课文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文需要,适当安排学生朗读课文,不能一味地做繁琐讲析。教师在学生朗读时应相机诱导,把握朗读时的语气语调,使学生学会朗读,从朗读中获得乐趣,以达到朗读教学的目的。平时可以开展一些朗读竞赛,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萧蕴说:“读、吟、诵,乃至唱,是学习语言、体味意境不可缺少的过程。”我们要充分重视朗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入其境,体其味,动其情,感染熏陶,得到美的

享受。

(作者单位 河北省廊坊市第五小学)

?誗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