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工作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高中语文是一门需要学生具有良好阅读能力的学科,将分享式教学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使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还可以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获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分享式教学;交流体会;分享活动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中,大多是以应付高考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成为了学习的机器,但是语文并不只是需要学生完全理解答题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力的提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分享式教学是符合我国新课改要求的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分享式教学的含义
分享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知识获得更加深入了解的教学方式。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对问题的初步理解、提出疑问、深入探索这几个步骤,然后再将自己得到结论与全班同学分享。分享式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对某一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通过思考与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索精神。
二、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应用分享式教学
1.教师及时与学生交流体会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做题技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与学生交流对作品的体会,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在与学生交流体会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真实地表达出自己阅读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分享阅读体会不仅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班级中营造出爱阅读爱分享的氛围,这样更利于语文教学工作的进行,也可以增加课堂效率。
2.组织多种形式的分享活动
学生是教学工作中的中心,在分享式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进行的时候,如何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中前进是语文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应该组织学生合作与分享。分享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思维与组织能力,从而积极主动投入思考。
3.教师应该体现榜样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的同时还要拥有人格魅力。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对课本中的诗歌散文等在课堂中朗诵,在朗诵的过程中与学生分享感受。
总之,分享式教学是在加强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将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提升的教学方式。它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促进了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立.打造有吸引力的高中语文课堂[J].中学时代,2012(4).
[2]吴铁汉.浅谈高中语文分享式教学[J].语文知识,2014(1).
(作者单位 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高级中学)
?誗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