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堂有效提问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而且也是提高高中生化学思维品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拟就如何运用各种有效提问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开放式提问;铺垫式提问;变式提问;归纳式提问提问是课堂上常用的教学行为,平时教学时我们教师课堂上提问的随意性较大,针对性和有效性较差,所以深入研究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调查问卷发现许多教师都认识到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但是教师却不善于提问,不能有效地使用课堂提问。研究表明提问的主要功能是启动学生的思维,课堂提问要立足于如何启动学生的思维,有效提问是学生思维的开始,对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恰当地运用各种有效提问,则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也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那如何进行设计能使课堂提问更有效呢?
一、运用开放式提问提高学生化学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思维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其过程是从某一点出发,任意发散,既无一定方向,也无一定范围;它主张开放性思维,尽力接受更多的信息。开放式提问对学生发散思维品质的培养尤为关键,而发散思维是高中化学学科能力中的核心能力要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品质。
例如,在复习“电离平衡”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开放性问题来训练学生的化学发散思维:请同学们设计一实验证明透明质酸是弱酸。问题提出后可以引导学生从弱电解的概念出发,也可以从电离平衡的角度进行思考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此时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踊跃发言表达各自设计的方案。甲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透明质酸配制0.l mol/L的溶液100 mL;用pH试纸测出该溶液的pH值,即可证明透明质酸是弱电解质。乙同学: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透明质酸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1的两种酸溶液各100 mL;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1 mL,加水稀释为100 mL;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装入两个试管,同时加入纯度相同的锌粒,观察现象,即可证明透明质酸是弱电解质。丙同学:配制一定浓度的透明质酸的钠溶液,测溶液的pH。丁同学:……
然后请同学对各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分析各种方案的可行性。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有效提问,学生的思维品质多角度、多层次地得到煅炼。学生能有意识、有目的地寻找多种方法和途径去解决同一问题,提高了学生化学思维的发散性。
二、运用铺垫式提问提高学生化学思维的逻辑性
铺垫式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层层铺垫,不断推进,使学生能用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实现自身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特别是在高三化学总复习时,题目往往综合性强,难度大。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把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分解成若干紧密联系、不断递进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铺垫式提问,启发学生抽丝剥茧,层层推进,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则可使学生成功解决问题。这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系列铺垫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例如,在复习“硝酸与铜反应这一性质”时教师设计了如下系列问题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铜与足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22.4 L(标准状况)气体,反应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2)64 g铜与适量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22.4 L(标准状况)气体,反应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3)64 g铜与适量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NO2和NO的混合气体22.4 L(标准状况),则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4)将64 g铜与14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加入VmL a mol/L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mol/L。
(5)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 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
5 mol/L-1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这样从基础的反应方程到较难的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让
学生思维层层递进,使学生化学思维的逻辑性得到不断提高。
三、运用变式提问提高学生化学思维的灵活性
变式提问是教师在教学某个化学知识或者解决某个教学问题中,通过改变原来问题的条件或者结论,对问题进行变形与推广,让学生辨析、探究,进而思考问题本质的一种提问方法。是基于思维的灵活性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变式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在这种灵活多变的问题训练中,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以不断提高。
比如,在复习电离平衡常数计算时,以求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常数为例设计了以下变式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原题:已知a mol/L的氨水溶液中pH=11,请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 。
变式1:在25 ℃下,将a mol/L的氨水与0.01 mol/L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显中性,请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 。
变式2:室温下,0.1 mol/L氯化铵溶液pH=5.1。若室温下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b=10-x,则x= 。
四、运用归纳式提问提高学生化学思维的系统性
化学思维的系统性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全局性的思维,又称为整体性思维。它从事物的整体出发,按照一定的秩序把彼此联系又相互作用的化学知识构建成一个系统性的知识结构。而只有这种系统性的知识结构才有可能选择最优化的方案来解决问题。所以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提高学生思维的系统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归纳总结。归纳式提问的方法不失为一种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的一些知识点,最终抽象出某类事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复习元素化合物时,可先请学生在解决如下问题:A、B、C、X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转化关系如图。请针对以下不同情况回答:
■
(1)若A、B、C中均含同一种常见金属元素,该元素在C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将A、C的水溶液混合可得B的白色胶状沉淀。则A、B、C分别为 。
(2)若A、B、C的焰色反应均呈黄色,水溶液均为碱性。则A、B、C分别为 。
然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归纳出还有哪些变化符合上述要求?本质规律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通过讨论学生归纳整理出如下结论:
■
经过这样经常的提问训练相信学生化学思维的系统性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有效课堂提问还要重视创设提问后的教学情境,提高应答的有效性。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并要及时处理学生的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给予及时、客观的激励性评价,且提问要兼顾各类学生。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迁移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
我们的课题研究已接近尾声,对于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还有很多欠缺,感觉还很不够,应该再多点实践与探索。希望在后续的研究中,探索出具有学科特色的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的基本策略,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邹莉萍.巧用守恒概念解化学题[J].化学教学,2010(11).
[2]王文东.妙招解难题:电子得失守恒法在计算题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3(11).
注: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规划课题(批准号FZ2013GH152)。
(作者单位 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
?誗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