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的重要场所,而班级文化建设是师生共同追求班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实践过程。学校要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来做好班级文化建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原因分析;队伍建设;主体作用;物质文化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总体战略目标中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出发点的落脚点。”中学是学生接受教育和成长的黄金时期,中学班级文化建设对于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概念
班级文化建设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符合自身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班级文化建设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中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中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着对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内涵缺乏深入挖掘,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忽视民主性与执行力,班级行为文化建设走过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忽视生成过程,只重视班级学生成绩而轻视学生品德发展等问题。
分析其中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校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师队伍建设方案,班级文化建设中没有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以至于师生对班级物质文明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没法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从而忽视其生成过程,造成班级文化建设在育人方面的低效。
三、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做好中学班级文化建设关键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因为加强行为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品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
1.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在班级中的角色是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学校要重视课题研究工作,以此研究来促使教师学习班级文化的相关理论,更新观念,在研究与实践中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二是学校要重视校本培训工作、通过培训,让教师全面了解班级文化的定义、功能及实施方法,并以班级为基地,以反思为中介把培训与班级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效;三是学校要重视教师帮扶活动,让优秀教师与薄弱教师建立师徒关系,通过传、帮、带等方式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实施。
2.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要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以保证班级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并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班主任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彰,通过彰扬先进,鞭策后进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班主任要建立压力机制,明确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保障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的有效执行;三是班主任要建立良好的环境机制,通过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班级环境,让学生在体验班级归属感的同时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活动。
3.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本身结构;二是这些物质结构上蕴含的思想、规范和价值观以及学生对待这些物质的态度。物质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
基础。
加强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要做好“五化”工作:一是净化。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做好教室地板、墙壁、桌面、讲台、天花板等的清洁工作,给全体师生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二是绿化。班主任要和学生一起设计并在教室里摆放一些盆景或花草等绿色植物,让教室在绿色的点缀下充满青春的气息;三是美化。班主任要发动学生精心布置教室,张贴班级奋斗目标,设置班级文化墙、学习园地等,营造一种和谐高雅的氛围;四是规范化。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做到桌椅、讲台、卫生角等物品摆放规范化,让这种规范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五是教育化,班主任要充分挖掘班级布置的每一个细节所蕴含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4.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是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指为了维护班级成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维护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秩序而制定的各种行为准则,并借以制约、传输某种价值,进而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
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要落实民主性原则,要发动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制定决策,做到“谋事在众、决策在己、成事在众”的工作法则,这样产生的班级制度符合班级成员的心理需求,学生也乐于执行和遵守;二是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要重抓制度的落实,班级制度不仅仅是个文本,它只有在执行过程中才能体现班级的一种精神,班级成员要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规范和发展自己;三是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要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反思一段时间以来自己在执行班级制度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以及接
下去如何改进等,让学生在反思与实践中养成自我管理的良好
习惯。
5.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品位是加强行为文化建设
班级行为文化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有价值的经验及创造性活动。班级行为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管理理念和班级精神的折射,要让学生在班级行为文化建设中体验、感悟道德的内涵,让学生的品德在实践在形成,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
加强行为文化建设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以重大节日、重大时事为契机开展班级活动。比如,在每年的“三八”节、母亲节和父亲节,我们可以开展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班级活动,通过举办亲情活动,开展演讲比赛、帮父母做家务、发短信等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体验亲子之情,培养他们热爱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怀;二是以班会课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比如,通过“认识自我”为主题的班会,让同学们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不因自己的出身、长相等因素自满或自卑,要通过努力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信。
6.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班级精神文明建设是指被教师和学生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理想追求和意识形态等。班级精神文明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确立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因为共同奋斗目标是班级成员共同推崇的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班主任要通过征集、讨论、修改等方式形成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并以此目标来激励班级成员,增加班级的凝聚力。二是要发挥班训、班徽和班歌的作用,班训、班徽和班歌能时时浸润、陶冶班级的每一位成员。每当学校的活动或是班级活动,当班级成员喊出自己的班训、举着自己的班徽,唱出自己的班歌时,学生的精神世界将得到升华,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将油然而生,并
激发他们为实现班级目标和自身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情怀。
总之,班级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工程,是班级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要不断完善并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以最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许瑞瑞.我国班级文化研究十年回顾与反思[J].基础教育,2012(10).
[2]李会义.分析班级文化对中学管理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
注:本文系福建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课题《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立项编号:JYYB-2013044。课题负责人:温超峰)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 福建省武平县实验中学)
?誗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