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

2014-04-29 00:00:00邱烨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6期

摘 要:古诗词是中国古代独有的文体。它的含蓄凝练,意境深远,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节奏感的特点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古诗词以文学的姿态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古诗词最为昌盛的时候应是唐宋时期了。流传下来的诗词颇多。现在小学就开始学习古诗词是很有必要的。学习古诗词也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关键词:诗词背景;读诵诗词;细品诗词意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它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学习古诗词从小学就开始是很有必要的。诗有诗经、楚辞、乐府、古诗、律诗、绝句、词、曲。词有小令、中调、长调。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基本知识。

一、了解诗词背景

正确把握了诗词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诗词的中心思想。在了解了诗词的背景后教师可引起学生对诗词内容中所描写场景的想象和对诗词意境的想象从而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交流。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活泼,教师只是枯燥地讲述诗词的大意,恐怕学生个个都坐不住,课堂效率会降低。给孩子讲述诗词背景就像给学生讲故事一样,把诗人的经历、遭遇和创作缘由理清楚,学生自然会听得有滋有味,不觉枯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二、反复读诵古诗词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有一定道理的。学习古诗词不一定要对照参考资料一句一字地翻译它的意思。很多意境是无法言表的。这也是古诗词的特点和动人之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明了读诵与理解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了读诵的重要性。读诵可以是学生深刻地体悟到诗词的精神与灵魂,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并不强,他们的记忆力却非常强大,

而且凡是儿童时期背诵的诗词课文是很难再忘记的。所以小学阶段我们强调学生记忆古诗词。熟读于心时其中韵味自然浮现。

三、细品诗词意境

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品诗的意境。当然让学生在心中勾勒出诗中的场景人物,可以增强学生对是词的理解、加深影响同时也利于学生对诗词的背诵。教师还可以用相同体裁、相同风格的诗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

四、启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朗诵诗词,学生能够完全认识诗词中的生字,上课时自然不再对陌生的诗词感到畏惧。很多诗词是可以唱的,如果老师能在课堂上把诗词唱出来或带领学生唱,那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一旦课堂氛围被提高了,那学生就有积极性了。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接下来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就容易多了。

五、锻炼学生写诗词的能力

或许很多人都觉得要求小学生写诗很难。质变都必须有一定的量的积累才能达成。因此,应趁着孩童时期的记忆力强,多背诵些古诗词,有利于以后的写作。老师在课堂上把诗词的基本规律和体裁等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后,在学完一首诗后可以对应地出题目让学生模仿原诗写一首差不多的新诗。如此学生就不会对写诗那么生疏与畏惧了。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我国古诗词的初级教学阶段。其重点还在于诵读与理解,只有理解诗意,才能品出诗词独有的韵味。由认识到理解再到继承创作,是一个教育的漫长过程。古诗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它滋润着中华子孙的一代又一代人。对中国古诗词的学习与继承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古诗词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是每个中华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人们体味到中国古诗词独有的韵味之时,方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李丽.探索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J].青春岁月,2012(18).

(作者单位 安徽省涡阳城关四小)

?誗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