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众筹正在披着科技的外衣,演变成了预售卖产品和营销搞噱头的代名词。把众筹用在预售和营销推广,虽然没错,但未免有些“大材小用”。通过互联网方式发布筹款项目并募集资金,众筹是极具互联网金融特色的一种模式,规模虽然小,但是具有众人拾柴火焰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性的哲学。
美国研究机构Massolution将众筹分为四类:回报众筹、债券众筹、股权众筹和捐赠式众筹。
目前,国内的众筹项目多集中在“回报众筹”的领域,投资者对项目或公司进行投资,获得产品或服务,比如可穿戴设备商会寄送其生产的可穿戴设备,名字出现在微电影的感谢名单里等等。债权众筹则是投资者对项目或公司进行投资,获得其一定比例的债权,未来获取利息收益并收回本金,这种众筹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目前发展的风生水起的P2P网贷平台。股权众筹是指投资者对项目或公司进行投资,获得其一定比例的股权作为回报。捐赠众筹是指投资者对项目或公司进行无偿捐赠,公益众筹可以算作此类。
第一部和众筹有关的法律诞生于美国。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2012年促进创业企业融资法》(JOBS法案),该法案大幅度减轻对创业者融资的限制,为众筹融资网站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法律框架。
但由于不同国家间法律、政策的差异性,众筹网站在中国走得并不轻松,尤其是股权众筹和捐赠众筹,发展的过程备受关注,但同样也充满了风险和坎坷。
任务一:股权众筹
在我国,股权类众筹是目前存在最大法律风险的众筹模式,同时,也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超越发达国家的传统的资本市场结构和金融监管制度的一次机遇。
创意人或创业公司通过网络平台向众多投资人筹集创业资金,投资人由此获得创业公司的股份,此即为股权众筹。股权众募可以为具有较好创意的项目和投资提供大众化融资渠道,创意者融资来源不再局限于银行、风投等专业机构,这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具有特殊价值。
但是,要发展股权众筹,还存在不少障碍。首先是法律障碍,国内暂时没有专门针对股权众筹的法律。在法律上,股权式众筹首先需要避开的雷区是“非法集资”的法律风险。
股权式众筹最容易触碰的红线是“擅自发行股票”。《证券法》规定,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或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超过200人,即构成公开发行。公开发行证券必须通过证监会或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核准,遵循一系列规则。《公司法》规定,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人数不能超过200人,成立有限合伙制的股东人数不能超过50人。
但股权众筹通常是公开的,对象基本都是不特定对象,且人数往往超过200人,所以,部分股权众筹平台采取了创新和保守的方式,采用实名认证的投资人,限于特定的投资人中间并不对外,然后采用线下一对一方式单谈,再以合伙基金方式投入股权。规避风险。
任务二:产权众筹
房地产众筹模式和股权众筹类似,这种众筹方式目前已在美国兴起,它的操作模式同样是依托于美国的JOBS法案。
房地产投资的投资回报率相对较高且稳定,但因为投资门槛比较高,流动性、变现能力差,很多人只能止步。产权众筹则解决了这一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在众筹网站上成为一个投资人,定期的利息回报是由前期投入购买的房产股份决定,用户并不需要投入和房价相当的资金便可享受房地产市场的高回报。
Realty Mogul和RealtyShares是产权众筹中比较知名的两家美国初创企业,通过与多家房地产公司和其他第三方公司的合作,将他们想要购置的房源放到自己的产权众筹平台上。众筹的资金规模不大,主要针对的是收益稳定的商业地产,房源购置后可以用来出租,也可以出售,投资人投资的资金按房源估值获得相应比例的价值,也就是房屋的产权。
作为一种新型投资模式,我国发展产权众筹的首先的障碍依然来源于国内资本市场的严格管制;其次,国内商业地产的价格已经相当高,房地产众筹模式属于高风险资产类别,收益将没有法律保证。
任务三:公益众筹
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众筹网站Kickstarter和中国知名众筹网“点名时间”均明确表示不接受个人公益项目,这两个网站的态度似乎表明了公益众筹目前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
公益搭上互联网的平台,不是可以让缺乏资金的公益梦想有了更多实现的可能,使得想要去献爱心的人有了可以尽自己绵薄之力的机会吗?但实际上,公益众筹的推行在我国有相当多的困难。
首先,在现行官方慈善公益组织被法律允许和规范的情况之下仍然出现了资金流向不明和信任缺失的现象。在当前法律状态下的公益“众筹”可能会出现资金不透明或者不小心涉嫌非法集资的状况。即使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民众对于公益类众筹网站的信任度也不高,心动但观望的较多。
其次,众筹这种形式要求了项目必须不断地推陈出新、标新立异,这才是创意项目的最大特性。而公益活动要求可持续运营、非盈利。一个优秀的公益项目往往持续时间非常长,十年数十年都有。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两者在基因上就决定了无法相互融洽,也是背道而驰的。
短期内,某一个公益活动可以利用众筹平台筹措资金,但难以形成吸引关注持续性的关注。对多数人而言,一旦新鲜感不再,长年累月坚持捐款比较困难。
国内也有专注公益众筹的网站,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完全针对公益项目的众筹网站是“创意鼓”。可以看到,在其首页的项目反应均不佳,大多数项目的完成度是0%,点开具体项目,也没有找到对于资金流向等明细公示的地方。
当然,众筹平台能为项目筹到多少款项,也涉及到众筹网站本身的知名度的问题。淘宝也有自己的公益平台——“有求必应”,平台上的公益项目均由认证的NGO组织发布,从项目审核到资金流向到物资招标到物资购买到执行回馈,全部在线上完成,并且有非常明确的项目进展和资金流向公示。
“有求必应”上的项目完成度大多很好,可是,即使是依托淘宝这样高知名度的平台和海量的用户,恐怕知道的人依旧寥寥。现在点开“有求必应”的页面,并没有2014年新的项目发布,似乎已经处于停滞状态。
亟待监管
和大多数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形态一样,众筹迫切需要监管和引导。2014年3月28日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表示,股权众筹模式有积极意义,证监会正对股权众筹模式进行调研,将适时出台指导意见,促进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防范金融风险。业内人士普遍预计,指导意见落地之后会迎来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的“井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