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顿邮报》 2014年6月23日 作者:Associated Press 编译:申仕新
阿拉巴马州的派恩希尔,背负着阿拉巴马州的最高失业率,长期被纺织厂和家具厂抛弃,威尔考克斯县迫切需要就业岗位。
此时,它们来了,从一个最不可能的地方,从7600英里外的中国河南省。
上个月,河南金龙精密铜管集团在这里开设工厂,并将在此雇佣超过300多人。
这里发生的事正开始在全美国蔓延。
在长达几十年里从美国夺取就业岗位之后,现在中国也给美国创造了一些。某咨询公司称,去年中国公司在美国投资了140亿美元,创造了一个记录。他们总共雇用了超过7万的美国人,而十年前这一数字几乎是零。
正在缩小的工资差距,下降中的美国能源价格,变幻莫测的货币市场,这些强有力的力量拉动着中国企业跨越太平洋。
市长和经济发展官员列队欢迎中国投资者。南部各州鼓吹着低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异常积极。在派恩希尔,减免税收,加点儿南方人的好客和一盘自制的香蕉布丁都有所帮助。
今年3月,阿拉巴马州举办的为期两天的美中制造业论坛,带来了几十个潜在中国投资者。出售的T恤上印着“Ni hao, y’all”,融合了中国的“你好”和南部口头语。
美国和中国一直有着一种不平衡的关系:中国制造东西,美国买。三十多年前,许多美国制造商就已经开始往中国转移。至少现在流动的方向已经开始转变。原因之一是过去十年里,为适应生产率提高,中国工厂的劳动成本激增了187%。与美国相比只有27%的差距。
电力成本上涨了66%,增长也超过美国两倍。而大规模的美国页岩气生产开始帮助遏制美国的电力成本。过去十年,中国货币的价值也较美元上涨了30%。
成本增加削弱了中国的竞争优势。和美国的制造成本差距从2004年的14%已经缩小到5%,甚至到2018年,美国制造业将不比中国更贵。
成本还不是唯一的诱惑。随着中国企业制造的产品更加复杂和精致,他们也希望能离美国消费者更近。“贴近市场对大家都有利。”一个刚在田纳西州开了鞋厂的香港企业家说。有时候,政治压力也迫使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比如,天津钢管集团就是在美国对中国制造钢管实施制裁后开始建其得克萨斯工厂的。
南卡罗来纳州上海办事处负责人John Ling有一个空厂,他正在向中国公司推销它。他说:“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中国项目的到来,这才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