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014-04-29 00:00:00黄隆智
学园 2014年35期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将“合理、准确、迅速的运算能力”作为四大基本能力之一鲜明地提出来,由此可以看出运算能力在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务,更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计算经常出错,怎样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呢?现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

一 加强计算法则的理解与识记

计算法则的不熟练直接导致计算存在很大问题。这是掌握好计算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打好基础,计算能力才会有质的飞跃。首先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深刻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教学计算法则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可以将某些法则编成顺口溜、儿歌,这样记忆就更深刻了,运用起来更方便。如在教混合运算时,引用下面的儿歌:“加减乘除是一家,我们学习要用它;加和减是弟弟,乘和除是哥哥;两个弟弟一样大,两个哥哥一样大;哪个在前先算谁。哥哥走在前,弟弟走在后,先算乘和除,再算加和减。妈妈的怀抱是括号,括号里是谁先算谁。”通过熟记计算法则学生在计算四则运算时清楚每一步应该算什么。然后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如计算15.27-5.27÷1.7,不能因为减法比较好算就先算减法,应按照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先算除法后算减法;计算8.2+1.8-8.2+1.8和2.5×4÷2.5×4这两题,学生往往会先算两个8.2+1.8的和再算减法等于10-10=0,两个2.5与4的积再算除法等于10÷10=1。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这样做为什么错?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掌握乘除法属于同一级运算应该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避免出现先乘法后除法的错误算法。

二 联系实际生活理清算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引导与示范,先要弄清算理。计算教学最忌讳重结果轻思维、重法则轻算理的做法。四则运算中有些习题能够简便计算,但学生在做这样的题目时往往因没有理解算理导致算错。如简便计算586-298,学生会做成:586-300-2=284,为什么要:586-300+2=288?有的学生不理解,这时结合生活实际,假如你口袋有586元,去某商场购买一件商品298元,你会怎么付钱?学生想象自己去商场购买商品:付钱时不用把全部586元付给售货员,只要付300元就可以了,还可以找回2元,不用再付2元啊。学生顿时明白了这个算理。

三 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

学生做计算题时往往粗心大意:将题目抄错。如把“÷”看成“+”,将“0.93”写成“0.98”,将“645”误写成“654”,将答案抄错,把验算的结果抄写成计算的结果或算对了结果却写错了等。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数字变形,就把变形了的数字看成其他数字,以致出错。有的学生由于懒惰,只求完成任务,不仔细审题,从而造成错误。还有些学生一味求快,急于求成,导致运算错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对计算的结果自觉检查。必须注意,课堂计算时,教师绝对不要提“看谁算得快”的要求,否则,学生往往是只图快,不求对,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做好表率。平时板书、批改作业时,字迹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再次,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一本专用的本子“过错日记”,把错题誊写在本子的左面,用有色笔在过错的地方做上标记,然后在相对应的错题右面写上该题的正确答案,并在错题与正确的答案之间写明过错原因,写下自己的体会,指导学生养成写过错日记的习惯。最后,开展优秀“集错本”的展览。每周批阅,及时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过错的范例以及过错产生的原因、纠正对策进行收集、整理、记录。同时选择一些采集错题比较规范的学生的“集错本”在班内展评,积极进行鼓舞和给同学们一些提议。如一位学生在作业中出现了答案6.5抄写成5.6,他的过错日记是这样写的:今天我把答案6.5写成5.6,又犯了粗心大意的毛病,今后我抄答案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数字,抄后要再检查一遍看看数字会不会抄错,一定不能再出现这样的失误。

四 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能力是计算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强弱,甚至影响到他的数学能力。估算对学生的正确计算,提高计算正确率也起着重要作用:(1)在计算之前,通过估算,能推断出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可信度;(2)在计算之后,可以把估算作为检验手段,对结果进行估算。如计算376+480,通过估算能知道其结果必然大于700而小于900,否则,计算有误;计算39×69,先估算,把39看成40,把69看成70,40×70=2800,那么39×69的结果接近2800而小于2800,如大于2800必定错误。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需要教师平时教学处处“留心”,精心培养、正确引导,找出不同的“病因”,开出不同的“处方”,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责任编辑:林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