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正确的教学措施显得非常重要。画图教学措施具有理论潜在性、智能暗示性及意象相似性等诸多优势,能将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充分地激发出来。鉴于此,本文主要对画图教学措施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 画图教学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107-01
画图教学属于一种创新型教学措施,有效地打破了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边缘化的传统教学怪圈,能够有效平衡教师与学生的权利,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属于中心。教学的过程不再是一味地灌输,而是让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学习,从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语言是大胆的、情感丰富的,意识是开放的,思维是发散的,心灵也是自由的。
一 导入画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的导入属于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属于开展教学的第一步。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语文教学要想收获成效,就必须要以好的导入开头。良好的导入能将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去主动、积极地学习。
如《秋天》整篇文章就属于一篇语言优美的现代诗。作者的构思非常巧妙,每一节诗的内容都可以分别组成一个对应的画面,而每一节的画面都展现出浓浓的生活味道。整首诗构建了一种来自于现实生活,但又远离生活喧嚣的意境,充分彰显出轻柔、清远的特征,非常适合应用于画图教学。教师仅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难以获得良好的成效。采用画图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秋季更为形象地彰显,能够让诗中含蓄的情感更为明朗,教师应当将诗中对应的三节内容变成对应的三幅画,而要想让学生更为主动地绘画,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应当首先展示自己所做的画,之后让学生分别谈一谈自己对于画中季节、事物、意境的理解。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地绘画,将自己的想法通过绘画展现出来,而在这些画中学生自然能够领悟到作者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秋天的热爱及赞美,教学效率自然事半功倍。
二 应用画图,将抽象转变为形象
在进行《济南的冬天》教学的时候,如何让学生理解济南冬天“温晴”这个天气特征,明白济南的冬天为何不冷?这时候教师就能充分应用画图教学,勾画一个四面环山的城市图画,图画四周分别标记对应的方位,在北边留一个缺口。通过画图的方式,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济南与其他城市的区别,能够清楚地了解济南这个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而在掌握这些基础后,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济南冬天为何不冷,使这样一个抽象的问题变得更为直观、形象,学生自然也就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所展现的意境。
三 巧借“蒙太奇”设置画图
1.对照“蒙太奇”
将各个不同的事物或生活进行串联,能够形成较为直观、鲜明的比较,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如在进行《故乡》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两幅对应的绘画,一幅画的是可爱、活泼并充满生机的少年闰土,头戴小毡帽,脖子上带着银项圈,脸色红润,手则是圆实的;另一幅是中年闰土沧桑的形象,头上戴着一顶破毡帽,手上的皮肤犹如松树皮,脸则是灰黄并充满皱纹的。通过对比这两幅图画,学生的内心就会产生巨大的疑问,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闰土判若两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教师指引学生学习本篇课文,使学生能够通过画图进一步了解当时社会政权的黑暗,对课文的印象也更为深刻。
2.隐喻“蒙太奇”
通过针对各个画面进行连接,利用较为独特的电影比喻,使各个画面中潜藏的内容能够得以显现,给予画面全新的定义。这种电影中应用极为广泛隐喻的“蒙太奇”,在初中语文教材的许多文章中都能够见到,通过隐喻性的象征手段,托义于物,以此来表现作者真实的想法。同样,教师也可以应用画图来指引学生了解教材中隐喻的思想,以此来揭示文章的真正主旨。比如,周敦颐的《爱莲说》、高尔基的《海燕》等,类似这样的文章,教师都可以充分应用隐喻模式的“蒙太奇”来进行教学,通过茶花、海燕进行画图,以此来指引学生去真正认知隐喻的真实含义。
画图教学属于一种生命力与挑战性共存的教学模式,其对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广大初中语文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大胆的尝试与不断的努力,使画图教学能够得到更为广阔的应用渠道,真正发挥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库新红.“图”妙更能解文章——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插图教学例谈[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1(6):349~350
[2]刘成慎.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语言艺术与语文教学[J].科学教育,2009(6):114~115
[3]宋美香.浅谈鼓励评价在“半小时课堂”中的画龙点睛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215~216
〔责任编辑:林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