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2014-04-29 00:00:00卢佳敏
学园 2014年35期

【摘 要】在小学英语课堂上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充分利用视听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创造浓厚的外语学习氛围,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小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099-02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是其实践性的主要表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运用英语口语进行有效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从中加深理解、熟悉运用、牢固掌握,达到学与致用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联系教学内容,结合具体实例,找到问题中、现实中的兴趣点,把带有趣味性的问题、方法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讨论,大胆地开口说英语。

一 情境教学法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到学生。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了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方式,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得信息,让学生用心去体验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在情境中交流、发展,从而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交流的动机,并提供语言的材料,促进其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情境教学是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在认知方面有启迪学生的可暗示性,从而使学生有意识地和无意识地接受教育输入。即如临其境,触景生情。如临其境可以使学生感知的过程变得容易,触景生情可以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牢固。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情境教学。

1.挖掘教材内涵,激活情境

小学英语教材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而设计的,教材本身蕴含丰富的情境内容。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从突出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出发,全部以彩色图画、情境会话贯穿全套教材;教材紧密结合儿童好新奇、爱活动、善模仿、爱说、爱唱、爱跳、爱表演的特点编排和设计教材的内容和形式。教材中安排了大量儿童喜闻乐见的歌曲、游戏、小诗等和一些浅显易懂的故事。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乐学情趣,实施直观教具,创设教学情境,如在进行school things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实物(不同的学习用品)或画出相应的简笔画来教学单词,从而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直接感受英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强化求知欲望,并形成深刻的印象。

2.运用体态语言,展现情境

教师的每个眼神和动作都蕴涵着无尽的教育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简洁明了的肢体动作,便可使学生恍然大悟。语言讲解辅以动作会使教师的授课变得更形象,更易于理解。动作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句型和对话,但做何种动作则取决于教学的语言内容。教师要选择符合语言节奏、能表达语言意义的动作。只有找准了动作,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如在教学动词时,教师可以边做动作边说I can swim/dance/run/ride a bike. 学生从直接的动作中学到了语言,也符合学生好动的特性。又如在教有关emotion的几个单词时,教师就可以利用面部表情进行教学。在教“sad”时,做出沮丧的表情,在教“happy”时,做出高兴的表情,而“angry”是非常生气的表情,学生从老师的不同表情就能理解意思。

3.利用多媒体,渲染情境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模拟表演创设的情境,往往受时空限制无法全部做到,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操作手段和更为直观的事物形象。它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声音、图像、动画及影像等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呈现自然界中的声、色、形,创设真实、丰富和立体化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有声有色的真实语言场景中烘托出“无声”的学习内容。如,教What are they doing?时,从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中下载了一些片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根据生动的画面回答问题They are swimming/playing football/ running.如此寓教于乐,真实、信息量大,学生学起来不会感到枯燥。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特点,能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促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将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4.设计游戏,创设情境

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并能为词汇和句型的操练提供真实的语境,调动学生主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在教学中设计适合小学生口味的游戏情境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能帮助教师把课堂教学工作变得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条件,使学生乐而好学。但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选择或设计合适的游戏,这样才能使教学变得轻松愉快,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The parts of my body为例,可开展让学生发指令、全班同学表演动作比赛等游戏。学生极易在游戏情境中深入角色,踊跃表演。在玩中学习巩固,既符合孩子们乐于模仿与好玩的天性,又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还调节了学习节奏。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使学生巩固了学到的语言知识,又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 结束语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进行情境的体验,有助于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小学生英语感知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加强小学英语课堂的情境创设。

〔责任编辑:庞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