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笔者从几个方面浅谈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积极高尚的创新动机;指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意识;锻炼学生的耐挫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 自我教育 耐挫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091-01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贵在平时坚持、日积月累和反复实践及总结,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注意激发学生良好的创新动机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更要锻炼学生的耐挫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品质和勤动手、勤动脑、勤动耳、勤动口的良好习惯,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 激发学生积极的创新动机
积极的创新动机是一个人开发创新能力的原动力,更是一个人的一种生活姿态以及高层次人才必备的基本品格,所以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而且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创新动机,只有学生的创新动机层次越高,他们获得的成果和成就相应地就越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传授学生最基本的书本知识,而且还要结合课本内容强化学生的经济意识、改革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定位意识、应对意识和自强意识,让学生正确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人生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实现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强化的能力,从而以积极饱满的人生态度去勇于创新、勇于攀登科学的高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教学中要采用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还要在实施教育教学中多启发、多激励学生,让他们集思广益,更要多注意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高尚的创新品质,树立创新动机。
二 指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意识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实施创新并不是那样简单,而是一个艰辛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不被别人或社会理解与支持,所以一个有志于创新的人首先要有坚韧不拔和自强不息的意志和顽强的奋斗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多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加强自我修养品质。如可以从自习课纪律的自我约束、课余时间的自我安排、学习计划的独立制定、复习阶段的巩固安排等方面开展自我教育指导,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做必要的指导或点拨,不要过于干涉学生的自我行为,要给学生自由发挥才能的机会,还给学生一个自由空间,同时也要防止学生因取得一点成绩而骄傲自满的心理行为的产生,也要防止有些学生产生自卑感而影响自己个性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尽量挖掘学生自身的闪光点,让他发挥自己的长处,以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信心而克服自卑感,必要时还可以为少数自尊心得不到满足的学生安排一些必要的活动或组织,充分满足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这样的自我教育,让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意识,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创新活动中,形成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识,自信地面对以后在实践活动和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面反应,让他们专心致志地追求认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人生理想。
三 锻炼学生的耐挫力
中小学生经受的挫折是多种多样的,当他们在遭受挫折时往往产生强烈的紧张、愤怒、痛苦、焦虑、冷漠、多疑等不良情绪,从而产生自卑、逆反或打击报复心理,有时甚至走到极端状态,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危害很大,这样会严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应付各种挫折,锻炼学生的耐挫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成败观。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实践、学习、身体锻炼等一切活动锻炼学生的毅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承受挫折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但青少年学生在应对挫折方面由于知识有限、经验不足,通常难以忍受,觉得心理压力过重,从而有时会失去理智,做出难以预料的事,所以教师在进行挫折教育时一定要把握好度与量,做到教育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增强其韧性,同时又不能超过学生的心理承受限度,指导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要有理智,做到沉着、冷静处理问题,鼓励他们寻找良策去战胜挫折,形成荣辱不惊、成败安然的平静心态。为实施创新奠定坚实的良好心理基础。
四 要以教师自身的人格来影响和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创新人格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从这句话中可知教师的人格品质对学生人格会产生示范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和修养品质会影响学生形成健康的创新人格和品质。追求与完善高尚的人格品质是21世纪教师自我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学习伟大人物和先进人物的人格品质,从中自我加强人格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品位,树立良好的人格和形象,以自己良好的人格去塑造学生在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格,让他们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庞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