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试论了“快乐体育”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在高职高专体育课堂中的作用,并对如何实施“快乐体育”进行了详细、全面的分析和举例,阐述了“快乐体育”对高职高专体育课堂的作用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高专 快乐体育 体育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078-01
“快乐体育”这一思想对改革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产生对当今先进的教学模式有深远的影响。传统的体育课堂以体育竞技为主、枯燥乏味的基本教学体系,使学生对上体育课失去兴趣和承受比赛的压力。但这种以“快乐”为关键词的体育课堂授课模式,使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体育课堂活动的愉悦感,并能积极主动地参加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锻炼身体,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它的产生可以消除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使体育教育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一 “快乐体育”思想的起源
“快乐体育”这一先进的思想最早起源于德国和日本,并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中国引进。它的核心是将学生培养成心智、智力、体质全面发展的全能人才为体育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并把体育渗透到学生的血液中让学生终身都受益于体育,以老师“乐教”和学生“乐学”为体育的教学目标。它的实质是希望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一直保持愉快放松的状态,以便发挥出自己对体育的兴趣和热情,能够主动、积极地完成体育老师安排的体育项目。
二 “快乐体育”在高职高专体育课堂的四大运用原则
1.教育性原则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始终站在讲台上,处于课堂教学的绝对中心位置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们如服从“命令”一样接受“上级”传授的知识。“快乐体育”理论则认为,师生之间应该在和谐愉悦的关系下,而不是在紧张上下级的师生关系下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只有关系和谐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趣味性原则
体育教师应当把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变成更加有趣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轻轻松松地学习到体育技能,达到“乐学”的目的。
3.情境性原则
体育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并在课堂中营造愉悦放松的课堂气氛,赚取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热情。
4.实效性原则
“快乐体育”以让学生终身都受益于体育为宏伟目标,使体育在学生的未来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它强调的不仅仅是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的肤浅表象,更重视其内在的教学效果。
三 “快乐体育”在高职高专体育课堂中的应用
1.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快乐体育”不仅应根据学生各个层次的水平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并补充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还应适当降低技术难度,简化教学大纲中竞技成分过高的内容。另外,在考试成绩评定上应采用个体纵向比较,不同于传统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标准,这样才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较高的积极性。
2.迎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体育教师在课前准备上课教学内容前,需接纳学生对课堂上体育项目的合理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尽力安排他们进行喜欢的体育项目。只有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主动、积极、愉快地完成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在课前热身项目中可以选取跳绳、踢毽、游戏等学生感兴趣的项目。教师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标准的达标成绩,尽量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高,享受胜利带来的喜悦。
四 对体育教师的建议
1.教师需提前充分准备课堂内容
体育教学项目中有许多需要在课外进行,因此教师需要提前考虑当天的天气状况,合理安排好本次课的教学项目。在体育课堂授课过程中,应对不同层次、不同体质的学生分别准备对他们可行、能接受的体育项目。
2.教师需定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教师需要在课外时间多和其他优秀教师学习宝贵经验,并有机会出国学习国外最前沿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库。
3.教师在考核中需使用纵向比对法
教师应该在同学之间比较的同时,把每一个学生与自己课前的运动能力纵向相比,而不是单纯地与别的学生进行横向比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更容易增加学习的兴趣。
五 结束语
“快乐体育”这一新颖的教学方法将“教”融入“乐”的元素,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但“快乐体育”思想仍然存在些许不足,所以在日后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探索和改进适宜的教学方法,方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建娣、吴友娣、邱海龙.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在学校体育中的运用[J].体育科研,2002(3)
[2]马万凤.试论快乐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2(6)
〔责任编辑:庞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