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体在当代大学生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这既增加了大学教育的难度,同时也为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大数据分析及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新媒体对大学生自我教育效果现状和影响,提出了搭建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026-02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他们对新媒体环境有强烈的认知和情感依赖。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渠道,使大学生具有了更多的自主性,他们可根据需要去选择想要感受的教育内容,而不是由教育者指定和强制他们去接受某种教育信息。
新媒体尤指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使教育更直观、更广博、更贴近生活,不仅变革着大学的外部环境,还影响自主学习的内部因素,还要为自主学习选择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大学生的学习内因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使被教育者更轻松地掌握人们认可的知识。
一 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年龄在18~25周岁的网民)的数量达到1.95亿,几乎占中国互联网网民总数的54.5%。
通过文献检索和综述,不难发现以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学习生活无论是从空间或时间,抑或是深度和广度都有深刻的影响。以东北大学的一项调查为例,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赢得了大多数当代大学生的认同和喜爱。大连交通大学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大学生电脑的普及率为100%,手机普及率为95%。大学生使用电脑的用途查结果显示,把电脑用于休闲娱乐占41.2%,收集信息占19.8%,日常联系占15.3%,网上学习占5.3%,网上交友占16.4%。”大学生使用新媒体产品获取信息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
同时,本文也对天津某大学600名在校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回收问卷600份,有效问卷586份。本次调查基本情况为:男生58%,女生42%;大一占15%,大二占25%,大三占30%,大四占30%;文科占24%,理工科占65%,经济管理学科占11%。
根据对学生的访谈调研,学生接触新媒体主要是网络和手机,学生每天获得的信息量多半来自新媒体,用在传统阅读上的时间相对较少,根据《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91%学生每天都上网。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89.5%的受访者拥有自己的电脑。学生上网主要目的是查阅资料、聊天、玩网络游戏、看新闻、下载电影和网购。
图1 对网络媒体使用的个案百分比
图 2 使用新媒体主要活动的百分比
从两个图可以看出,统计数据与文献综述部分得出结论基本一致,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用于自主学习所占比例相对于娱乐类行为而言偏低,说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
同时,调查发现当前对于手机与网络的依赖在大学生群体中极为明显,表示上课或工作时会不由自主看手机的比例为68.5%;出门没带手机或者手机没电觉得不安的比例为40.6%;即使不使用也会登录手机通讯应用的比例为52.8%;随时随地查阅资料的仅占11.5%。
二 新媒体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影响
从社会学习理论的三元模型看,环境因素可以调节个人心理和外显行为。影响自主学习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学习氛围。以互联网和手机等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环境的重要物质组成,还因其社会变革力量,塑造着社会文化环境。
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已成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在问卷调查和小组座谈中发现,超过50%的学生表示互联网上的信息对其影响是正面的。新媒体以其快捷高效的运作方式,不仅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大学生提供了情感交流、互相勉励的空间,增加了交际范围和沟通能力,也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价值的认知信息,还为大学生锤炼学习的意志品质提供了支持。此外,在新媒体环境下,涌现出大量面向自主学习的综合学习系统。这些系统融合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机交互、知识管理等思想。采用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实现真实的学习情境,整合大量认知工具,引导学习者系统化、个性化地学习,增强学习的伙伴支持,为学习提供最大的便利。
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对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不明显,在提高大学生学习能力上的效果不明显,部分同学反映因频繁在网上搜取资料、获取观点使得大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降低,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认知方式有所改变。
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也逐渐发生改变,有些学生沉溺于“网上交友”“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宅男”“宅女”多有出现,有些学生因此迷失自我,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正确接受、分析外界信息的能力,经常被动接受网络信息,最终导致自身思想空间缩小、思维和想象能力逐渐弱化等问题。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多元化。新媒体因其信息内容的丰富和信息价值的多重总能让不同经历、不同背景、不同心理状态、不同思想认识水平的大学生找到其所关注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将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思想认识,从而造成思想认识上的多元。大学生对许多社会现象、网上信息还缺乏快速正确的辨析,容易受到虚假信息蒙蔽,有时也会有意无意地制造传播网络病毒、发布不良言论及不良信息,从而对自己和他人的思想产生影响。
三 高校实现新媒体背景下学生自我教育的建议
新媒体要求高校不但要在信息化浪潮中抢占科学技术高地,还要积极对传统教学环境进行数字化改造,如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利用新一代互联网的优势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加强师生互动,有效地解决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1.建构多层次、全方位的校园新媒体平台
首先,应着力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提高校园网的网速,争取做到校园网入宿舍,校园网无线覆盖,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网络。其次,应着力建设适应学生需求的网站。学校的各个部门、各个学院以及学校领导的各个学生组织,应加强自身的网站及交流平台的建设,把各自的网站打造成为功能较为齐全,并方便学生浏览查阅通知、通告、有关信息的服务性平台。最后,在开展网络平台建设、打造校园网络虚拟社区的同时,还应充分重视对校园新媒体建设效果的评估,要及时了解学生对校园新媒体的接受和满意情况,不断地完善新媒体的教育功能。
2.提升教师新媒体素养
学术界目前仍然普遍认为学术成果比实践技能更重要。这种想法导致缺乏有效的教学实践,学生则不得不接受大学学术研究人员过时的教学。数字媒介素养不仅仅在于掌握数字化工具的操作,更重要的是要养成一种思维方式。获得数字化思维能力比掌握特定工具技能显得更为重要和持久,但将数字媒介素养作为教师必备的业务标准尚需时日。
3.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随着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数量激增,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电视机和游戏机已经不再是联机游戏的唯一载体,游戏变成了可以在多样化设备上进行的便携式活动。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方案在尝试游戏应用时,游戏化(将游戏的元素、方法和框架融入非游戏场景和情节中)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尽管与军事或者商业领域相比,其仍处于萌芽阶段,但教育的游戏化正获得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他们认识到有效设计的游戏能激励学习者提高学习的成效和创造性。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使学习者及其学习居于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占用大量课堂时间来讲授知识,其中更多的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也可以用看视频讲座、阅读电子书、在线讨论等方式获取所需的材料。教师也就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位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合作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
四 结束语
当新媒体使大学生具有了更多的自主性,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想要感受的教育内容,而不是由教育者指定和强制他们去接受教育信息。新媒体为当前大学生自我教育提供了新的环境和机遇,教育者应主动将教育对象放在主体地位上,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引导他们使其自身各项社会功能获得增强。
参考文献
[1]张官禄.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自我教育机制的构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3)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互联网天地,2013(10)
[3]许萍.新媒体视野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26~29
[4]谢相勋、彭巧胤.试论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
[5]史春红.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
〔责任编辑:庞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