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游戏IP现状不容乐观
2014年被很多人认为是手游IP年。
IP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目前的游戏行业中纠纷多现于版权(即著作权)。
2013年,手游行业野蛮生长。智能机在中国迅速普及,移动互联网基础建设逐步完善,种种因素为手游行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用户增量,手游厂商们在“全民游戏”的蓝海中疯狂扩张。年末各大资本的涌入带来的并购,对赌风潮更使“疯狂”成为去年手游行业最贴切的形容词,因此2013年被认为是移动游戏元年。
但是伴随着游戏产业巨头和资本的加入,也使得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用户获取成本和研发成本等也像飞一样增长。这既是资本进入市场的结果,也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经历的过程。
日益高涨的游戏成本和传统手游的低ARPU值引发了市场中占多数的中小开发商的矛盾。目前手游多数仍然是其为轻度玩家开发的休闲游戏,这种“快速消费品”开发简单,可复制,生命周期短,快速导流,快速吸费等特征使得开发商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急于推出大量产品进入市场投机并吸引资本。这种状况下“山寨”成了他们最好的办法:内容同质化模仿,游戏品牌抄袭情况在中小开发商中普遍存在。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并未完善,缺乏有效监管。这种现象让移动游戏行业乱象丛生。
探讨山寨乱象出现原因
1.相关法律政策缺乏
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游戏的部门法,能够将山寨与侵权挂钩的只有著作权法,计算机管理条例等边缘法律法规。面对山寨游戏,现有法律法规侵权界定难,诉讼周期长,处罚金额少,使以生命周期短,快速导流原IP变现为特征的山寨手游更加肆无忌惮;同时也让IP持有者缺乏提告动力。
此外,手游行业上游自身混乱,整个行业缺少覆盖面广又行之有效的行业自律监管机制,也是山寨横行的根本原因之一。
2.开发者素质参差不齐
国内手机游戏发展过快导致相关人才严重缺乏。在机能有限的移动设备上,题材缺失,创意不足,成为目前开发商面对的主要问题。另外目前手游的研发和运营脱节,开发商数量的严重过剩使渠道过于强势,作品推广成本越来越高,与手游特征背道而驰。
通过引入知名IP作为游戏元素,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或是武侠IP,一方面可以弥补策划和创意上的总总不足;另一方面,受益于IP积累的最广泛的受众群体,可以通过IP迅速吸引玩家眼球,提升市场关注度。
此外缺乏资金,缺乏经验,缺乏渠道,使得中小开发商很难与大厂商的作品竞争。通过对大厂产品的模仿,可以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分流用户,借用大厂商的宣传“你吃肉来我喝汤”。
3.资本方,发行商追求短期利益
去年的疯狂还让人感觉历历在目,今年开始,伴随着新一轮的产业并购和收购,手游再度成为资本热点话题。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手游的投资多为热钱的涌入。热钱即投机性短期资金,其根本目的就是追求短期高回报的投机盈利。目前投机方片面追求当下的高收益和盈利,常以高出市值几倍的金额与开发商签订对赌协议,使得开发商为了达成对赌金额推出大量山寨产品揽取资金。
4.当前流行IP成本高昂
从十多年前的单机时代开始,国产游戏题材的匮乏就令人诟病,国内的游戏开发商们似乎只能从现成的名著,武侠或仙侠作品中寻找灵感,多年后依然如此。港台武侠和日本动漫在国内的流行,使得众多开发商将目光聚焦其上。但不同于国内流行的三国,封神等免费IP,日本动漫产业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版权结构严谨而复杂。以一般的漫画作品来说,就分漫画,动画,游戏,周边等不同版权,保护着日本动漫游戏产业稳定发展。但也正是这种严谨复杂的授权形式使国内开发商想要取得游戏改编权难比登天。即便腾讯这样的游戏巨头,也是花费了两年多时间才从游戏版权方南梦宫万代手中取得《火影忍者》游戏授权。这样庞大的时间成本和购买版权需要的资金成本使国内开发商难以接受。
以上因素,造成了当前国内市场山寨游戏众多,IP归属方和原创厂商苦不堪言,用户游戏成本迅速提高,行业乱象丛生。
如何应对IP困局?
1.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完善法律与监管机制
日本和美国是娱乐文化市场高度繁荣的国家,也是法律完善的国家。美国版权法将电子游戏作为视听作品予以保护。根据美国版权法,作品必须具有两个特性:原创性和固定性(也称客观性)。美国的相关政策既保证了原创者的利益,又能针对市场变化快速投放,值得我国相关机构借鉴。
对游戏应提前进行内容,音乐,图像等全方位的著作权和商标权登记,以确定明确的归属方,最大限度地保护相关游戏的权利。同时可出台相关政策,使其可利用著作权质押贷款使之货币化,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行业内部也需要加强监管自律,这已经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为此,在年初举办的首届中国移动游戏产业年度高峰会上,众多国内知名游戏厂商共同宣读发布了《杭州白马湖宣言》并移动游戏企业家联盟,呼唤加强行业规范和自律,由此提升移动游戏行业合作协调发展的共识,开启移动游戏的全新时代。
2.众筹和分发制解决IP成本问题
IP已成为2013年手游的核心,但是优秀的IP其获取成本也十分高昂,不是目前的中小开发商负担得起的。即使游戏巨头,面对数千万的手游版权金额也难免犹豫不决。因此众筹与分发成为目前的流行做法。
众筹具有低门槛,参与人数多,依靠大众力量等特征。面对高昂的授权费用,国内的中小开发商可通过资方或发行方牵头,集体方式众筹资金与版权方交涉。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与此相对的是分发,分摊成本,合作共赢。搜狐畅游的“必赢计划”便是采用分发制度。以十亿收购优质IP,再分发给优秀的中小开发商,使其在IP基础上发挥创意,制作出优质产品。发布会上的《金庸武侠传》和《金庸侠客行》便是利用搜狐掌握的金庸武侠作品游戏版权制作。
此外面对国外IP制度的复杂性,也可采用与版权方成立合资企业的方法来将国外IP引入国内。如中日合资的上海通耀手持大量日本动漫优质IP,这种合资企业兼顾了解国内市场和国外IP制度,掌握优质资源,也是国内开发商降低IP成本的重要助力。
3.提高自身IP意识
为什么端游能活到现在,为什么页游和手游普遍生命周期短,这绝不是游戏类型能够决定的。端游也有短命鬼,手游也有长寿星。端游生存周期长的最重要原因,是在端游的发展阶段,端游厂商门槛高,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和IP,才使得这十年以来,端游行业始终能非常稳定健康的发展。
2014年是手游IP年,是市场回归理性的一年,是开发商树立自己公司品牌和IP最好的一年。回过头看前几年,在市场大热的时候,总有厂商会像现在的某些手游厂商一样,推出大量模仿产品进入市场投机并吸引资本,但是今天这些公司都消失掉了。唯有精于自身,使其品牌化,IP化的厂商才得到了最后的蛋糕。
IP很美,优质IP更加诱人,但是IP并不是万能的。市场上《三国演义》,《火影忍者》相关的游戏不下几百个,成功的却少之又少。归根结底,游戏品质才是关键。好的IP的确可以推动游戏成功,但是如果把精力都放在如何取得IP上则本末倒置甚至禁锢游戏发展,《保卫萝卜》,《天天酷跑》等手游充分证明了游戏自身品质的重要性。在市场回归理性的2014年,唯有保持自身特色,不随波逐于同质化泥潭,充分品牌化的产品,才能最终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