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i Shan, one of famous ancient towns of China, is located in the west of Wuxi city. Although a very small town, it has been regarded as a rich place with plenty of products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most amazing thing is that there are numerous ancestral halls and cultural relics and what impressed visitors most is the distinguished clay figurines, which has become the special symbol of Hui Shan.
惠山古镇,地处无锡西郊,是无锡地名“无锡锡山山无锡”的发源地。古镇虽小,却东依惠山,南靠京杭大运河,自古以来就是物阜民丰之地。惠山古镇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祠堂,一个方圆几里的小镇,历代祠堂建筑和重要遗迹竟有118家之多。
惠山泥人和惠山祠堂本是连体婴儿——惠山泥人全盛时,惠山古镇是全国赫赫有名的“泥人一条街”,大小泥人店面、作坊有120家之多,每一个祠堂必定隐藏着一个泥人作坊。
曾几何时,每天清晨,东方才泛白,祠堂看守们就已经早早出门,推着板车,从惠山北坡的水稻田中满载被苏东坡赞为“惠泉山下土如濡”的惠山“磁泥”。
板车被推进大小祠堂中后,祠堂看守就化身打泥匠,抡起大木槌在青石板上敲打黑泥。惠山泥人不像其他泥塑,要依靠烧焙增加强度和硬度,支撑起惠山泥人筋骨的,是泥土本身的磁性与韧劲。而打泥,就是激发泥土磁性与韧劲的过程。泥匠打泥就如同铁匠炼剑时打铁。经过千锤百炼后,松散的泥土就变成了搓而不纹、弯而不断、干而不裂的泥胚。
此起彼伏的打泥声从祠堂门缝中飘出,汇成了古镇的呼吸。大人掩着门用大木槌在祠堂里打泥,小孩子收集起散落在石板街上的泥土,抡起自制的小木槌在青石板上模仿,于是惠山泥人技艺就从打泥开始,在这槌起槌落间延续了下来。父子相承、师徒相传,通过不断总结和提高,惠山泥人最终从祠堂看门人打发时间的小把戏和贩夫走卒贴补家用的小营生,成为闻名天下的文化遗产。
有“江南第一山”之称的惠山是人文墨客游江南必到的景点,和古镇擦肩的京杭大运河更是南北交通大动脉。无论是登惠山赏景,还是架扁舟从运河路过,连绵数公里,经数百载不绝的打泥声都是不得不记住的奇观。久而久之,惠山泥人打泥声就通过惠山和运河发散,成为惠山古镇的形象代言。
惠山泥人有两个品种,一类是“粗货”,也称“耍货”,是一种造型单纯、用笔粗放的商品,通常用模具印坯,手工绘彩,表现的多为喜庆吉祥题材,如大阿福、老寿星等,主要面向普通民众;另一类是“细货”,也叫手捏戏文,作品多取材于京剧、昆曲中的场景,是用纯手工精心捏着、绘彩而成的工艺品,因人物生动、造型精美而深受文人、票友喜爱。
惠山泥人工艺本无固定之法,但是经过上一辈艺术家的努力,“捏塑十八法”、“ 彩绘七法”、“装光四法”等一大批口诀被总结出来,新一辈传承人学艺要比老一辈业师容易得多。“捏塑十八法”:印、搓、捺、摘、捏、推、拉、扳、剪、包、镶、拍、挌、滚、捋、挑、捻、戳;“彩绘七法”:拓、涂、勾、点、掸、晕、刷;“装光四法”:剪、削、黏、扯。
惠山手捏泥人最传统的制作方法叫“捏段镶手”,除头部是印制外,其余部分,包括身段、四肢都是手捏出来。制作开始前的道具包括:一张足够大的工作台、一块揉好的黑泥、水盂、弓、笃板、格子、铁丝、铜丝、竹剑,等等。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开始制作了。
首先根据要捏的戏文,把泥块用弓弦切成大小不等的泥条,切下的泥条要控制比例,因为有的泥条用来做头,有的做手,还有的做裙摆。如果对人体比例不熟记于心,那么“组装”起来就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手捏泥人的制作过程,总结起来就12个字: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分步进行。手捏泥人和制陶、雕塑不一样,制陶、雕塑是做减法的艺术,而手捏泥人却是做加法:头、手、脚、身段,身体上的每一个部位都是分开做,然后拼装起来。
先用模具印出头像,然后分步捏出手脚等各个部位。做手时,先捏出手掌,用剪刀剪出手指,再用拍薄的泥皮包袖子。
手捏泥人是个力气活,最费力的是揉透。提前一个月,要像揉面一样把泥先揉透,以手推出来没有毛面、捏上去爽手为宜,这火候要自己控制。同样的泥料,因为揉的时间、力道不同,捏出的泥人就会风格迥异。
捏塑就好比是盖房子,决定的是房子的楼层和户型,而彩绘是精装修,决定的是泥人的格调和品位。惠山泥人口诀有“绘七塑三”的说法,足见彩绘之重要。
《大阿福》是惠山泥人“粗货”的代表,最能体现惠山泥人的彩绘风格:红、黄、青、绿等原色对比使用;且在原色上,往往覆盖同种色纹样,有时还勾金银线。这样使惠山泥人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特有的风格,也是“粗货”能被市井百姓垂青的重要原因。
而手捏戏文的彩绘却与“粗货”截然不同。捏戏文特别重视开相;先用粗狂有力的线条,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大的气场,再用极简要的笔墨与色彩刻画人物的个性。在纹样装饰上,手捏戏文也别有—番情趣,一根铁丝上面加几个皱折就成了张飞的丈八蛇矛;火柴上缠绕一根红丝带就成为穆桂英人心红缨——无论装饰还是纹样,都取自生活,这让惠山泥人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尊黑色的泥人,经过寥寥几笔的彩绘,就画龙生云、画虎生风,让平凡的泥土有了永恒的生命力。(责编 李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