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LTE技术逐渐成熟了起来,也使得研究LTE系统与2G/3G系统的共站成为了热点。本文基于这种背景,分析了二者共站址的可行性以及增强LTE覆盖的技术,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 LTE系统 2G/3G系统 共站建设
3G PP打造了新一代的无线通信系统,超越了原有的2G/3G系统的无线接入能力,实现了对于高性能数控业务的支撑,LTE长期演进的计划也就由此提出,并逐渐实现了商用。为了能够实现对于有限的站址资源的高效利用,需要对LTE系统与2G/3G系统的共站址的实现进行研究与设计。
一、LTE系统与2G/3G系统共站址的可行性
针对2G/3G网络系统承载业务的特点以及网络规划的基本标准,GSM及WCDMA分别选取了语音业务以及视频电话业务作为了其与LTE系统的覆盖能力进行比较的基准业务。
根据LTE系统热点部署的基本要求,结合链路预算的相关原理,计算出了密集地区的覆盖能力,通过数据之间的对比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1.8 GHz以及2.1 GHz的条件下,LTE的系统覆盖能力均不够理想,这是因为系统的覆盖能力受到了上行信道的限制与制约。如果从上行信道的角度来对两种系统进行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在密集城区的条件下,无论是1.8 GHz还是2.1 GHz的LTE系统的速度均维持在256Kbit/s的水平上,不能够突破512Kbit/s的水平,如果我们改变计算模型的条件,放在郊区或者是的密集度较低的城区,那么上下行的覆盖能力便能够得到提升。当我们将模型的条件假设为系统的速率水平为1024Kbit/s,并且此时的系统在1024Kbit/s的速率条件下能够为用户分配10个RB,在2048Kbit/s的速率条件下能够为用户分配20个RB,那么1.8GHz段的LTE系统的下行速率则为1024Kbit/s,这和系统能够实现2048Kbit/s速率条件下的计算结果是相同的。如果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小区内的网络用户比较多,那么为了能够在RB数目一定的条件下实现较高的速率,就需要将MCS的格式调高,以便系统能够满足用户对系统速率的要求。
二、增强覆盖能力的技术
1、IRC技术。在系统实际的工作环境中是很难真正的检测出小区内部用户的干扰信号的,但是如果信号的接收端采用的是多天线的技术,此时的接收机则能够通过对空间特性的利用来实现对于干扰的抑制,IRC就是此类的技术代表之一。它能够通过干扰统计特性的发挥来实现抗干扰的功能,同时不需要对发射端进行任何标准化的技术工作,也不需要依赖于任何的信号分区的手段,这种仅仅依靠空分的手段便能使实现消除干扰功能的技术极大了扩展了系统的应用范围。通过对实际应用数据的分析与计算,我们可以看出IRC能够显著的提高基站的上下行的解调能力,也能够实现对于同一频道内部的干扰以及网外的干扰的有效消除,进而将解调的性能提升1到7db左右,同时因为其性能比较容易受到无线传输环境以及干扰终端的不同分布的影响。所以,IRC技术是比较适用于散射、折射以及绕射等比较简单的室外环境中的信息的传输的。
2、MIMO。LTE系统中的多天线传输的技术简单来讲便是将数据调制的输出映射到不同的天线的端口上,天线的传输对应着一个或者是两个的传输块的调制符号,不同的多天线传输方案对应于不同的传输模式。目前为止,LTE系统已经发展出来了9种不同的传输模式,其中的TM1模式负责与单天线的传输模式相互对应,而其他的调制模式则对应于包括了天线分集、波束的赋形以及空分的复用等传输模式。FDD-LTE系统的部署主要考虑的是TM2、TM3与TM4几种工作模式,但因为缺乏相应的TDD系统的上下行的信道的互易,所以暂时不需要考虑系统的波束赋形模式的应用问题。
3、ICIC技术。WCDMA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受到小区内部的干扰,而LTE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则会受到来自相邻小区内的干扰的影响,ICIC技术是一种能够通过对无线资源的管理来对小区之间的相互干扰进行控制的技术,该技术通过对不同小区之间的荷载以及资源的管理来对干扰进行处理,进而通过对某个小区资源的限制来实现,提高特定小区在资源总量上的SINR以及数据的速率与覆盖范围,进而提高系统对于资源的调配与控制。ICIC技术按照其对频率资源的重新分配的频度可以划分为静态的协调、半静态的协调以及动态的协调方式三种,三种调节方式的频度分别为几天、几秒或者是稍长一点以及几十或者是几百毫秒的水平,时间的粒度越小,那么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也就越强,但是相应的信息交互的需求也就会更高,甚至会出现极端情况下的系统调度滞后于无线信道变化的情况,需要在系统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三、结语
随着通信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通信速率的要求的逐渐提高,LTE与2G/3G系统共站址的现象将成为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经环节,这就需要坚持对其在共站址过程中覆盖范围扩展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进而提高其效率,促进其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