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天线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方向图增益,隔离度等性能直接影响着导航接收机的载噪比和灵敏度。微带天线具有一维小型化的特点,易于实现圆极化[1]。通过微带贴片的多层重叠组合成多频段天线的技术成熟,易于调整。但是它并不是各个单频段微带天线的简单叠加,各层微带贴片之间会产生相互的电磁干扰,从而使多频天线的谐振频率改变,轴比变化也较大。本文通过HFSS仿真分析,实物调试,设计出指标良好的组合导航天线。
二、HFSS仿真设计
设计微带天线的第一步就是要选定介质基板并确定其厚度h。这是因为基板材料的εr和tanδ值及其厚度h直接影响着天线的一系列性能指标[2]。整机的尺寸限定了天线的最大直径为84mm,最大的高度为14mm。考虑到S的频率高,相对带宽大,第一层S天线采用εr =6,h =2 mm定制的泰州旺灵TP-2高频板,考虑到高频板厚度规格的因素, L和 B1采用εr =6.15,h =3.175 mm的Taconic RF-60(tm)基板;B3采用εr =10.0,h =3.175 mm的Taconic CER-10 (tm)基板。
单馈点微带天线重点在于选择合适大小的简并模分离单元,恰当的馈点位置,激励出两个极化正交,幅度相等相位相差90°模式,从而实现圆极化[2]。天线仿真模型如图1所示,S贴片边长为22mm,馈电点位置为5.5mm; L贴片边长为38.4mm,馈电点位置为11.7mm;B1贴片边长为50.3mm,馈电点位置为17.5mm;B3贴片边长为58.0mm,馈电点位置为26.0mm。另外,为了提高各层天线的隔离度,减少耦合,每个天线中间都开了一个金属化大通孔,馈针是穿过通孔,再给上一层贴片馈电。
三、天线装配、调试与测试
天线装配时,先把各自的馈针焊好;利用每板对角上的定位孔,把第一二层贴片中心对称地叠在一起,从第二层背面的通孔边沿,把第一层焊死。同样步骤,四层天线都能紧紧焊在一起,这样的装配方式能使天线顺利通过严格的冲击和振动实验,具有极高的可靠性。
最后在天线板下面共轴安装带状线馈电转接板,采用两块εr =2.55、h =0.762mm的Arlon AD255介质板叠在一起,形成带状线结构。一方面能在此调整带状线的宽度去保持天线阻抗匹配,并且能把天线的输出端口调整到规定的位置。
调试天线时:常见现象是谐振频率会有所偏移,圆极化轴比略差。这就需要通过适当微调来克服。如果天线谐振频率向低频偏离,即可通过切割贴片边沿的调试枝节。相反,频率向高偏离,则在枝节边沿切缝,以延长电流路径。而圆极化轴比则通过调整天线切角大小来使SMITH圆图出现合适的尖点。调试天线的宗旨是使天线恰好谐振于指定频率,且具有较小的驻波比和轴比[4]。
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
魏景辉,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卫星导航天线、抗干扰天线阵等。
地址:广州科学城海云路88号。邮编:510663联系电话:15915708246,邮箱:weijinghui_hg@126.com
魏景辉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斗陆通公司
广州市萝岗区科学城海云路88号
电话:020-82085438
手机:15915708246
参 考 文 献
[1] 鲍尔IJ,布哈蒂亚P.微带天线[M].梁联卓,寇廷耀,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84
[2] 钟顺时.微带天线理论与应用.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21-25
[3] 陈顺生.单点馈电椭圆形微带贴片圆极化天线的分析与设计.东南大学学报,1987: 81-88
[4] 宋旭亮,朱义胜.微带天线的设计和阻抗匹配.《现 代 电 子 技 术 》,2008年 第1期 总 第 264 期: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