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与他的时代

2014-04-29 00:00:00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4年10期

The exhibition Leo Tolstoy and His Era is on show at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and will last till December 22. It is cohosted by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Yasnaya Polanya Museum of Russia and Leo Tolstoy Museum of Moscow. A total 255 pieces of exhibits of the great author and philosopher are displayed, including oil paintings, prints, sculptures, manuscripts, books, letters, and daily utensils. It is the first and biggest Russian cultural exhibition held in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and also the largest oversea exhibition with the theme of Leo Tolstoy.

正值中俄友谊再谱新篇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俄罗斯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博物馆及国立列夫·托尔斯泰博物馆共同推出“列夫·托尔斯泰与他的时代”大型主题展览,为源远流长的中俄文化交流史又添一段佳话。

展品包括油画、版画、素描、雕塑、徽章、手稿、书籍、信件、照片、纺织品、金属制品、生活用具等255件(套)。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承办的第一个俄罗斯文化展览,是国博首个以世界文化巨人为展示对象的大型展览,也是以列夫·托尔斯泰为主题的规模最大的海外展览。

作为站立于世界顶峰的伟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1900年,上海广学会出版了根据英文版译成的《俄国政俗通政》一书,首次提及托尔斯泰的名字;1905年,《教育世界》杂志曾分三期刊发小说《枕戈记》)(今译《伐林》),这是托翁小说最早的汉语译本。此后一个多世纪,这位俄罗斯文学泰斗备受中国读者尊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文学经典;彼埃尔、娜塔莎、安娜、渥伦斯基、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是深深镌刻在观众心中的艺术形象;著名导演邦达尔丘克根据托翁原著改编的史诗式电影,更是人们永难磨灭的记忆。

列夫·托尔斯泰“不仅是俄罗斯人民的良知……也是全世界人民的良知。”(俄罗斯文学家帕斯捷尔纳克评语)他对中国文化抱有浓厚兴趣,曾孜孜以求地阅读中国古代哲人——老子、孔子、孟子以及墨子——的著作,亲自翻译过《老子》的部分篇章,还撰写了《中国经典》一书介绍中国古典哲学。他高度赞美中国人民对和平的崇尚,多次撰文抨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而他的博爱精神、忏悔意识及对自我完善的追求,也深刻影响了一大批中国知识分子。

展览将全面展现文化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的生活之路、精神世界与艺术成就,共分6个单元:

“序厅”,展品包括列宾绘《列夫·托尔斯泰肖像》、盖依创作的《列夫·托尔斯泰胸像》及世界各地出版的列夫·托尔斯泰作品;“家庭”,展现列夫·托尔斯泰的故居、家族成员、服饰及生活用品 ;“文学”,展现托尔斯泰辉煌的文学成就,重点展品包括小说《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手稿,名家创作的插图画;“探寻”,展现经历创作危机的列夫·托尔斯泰的思想转变,展品包括托尔斯泰的护身圣像、托尔斯泰式衬衫以及小说《复活》的手稿;“中国”,展现托尔斯泰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影响,展品包括张庆桐致托尔斯泰的一封信,托尔斯泰致中国学者辜鸿铭的信;“回响”,展现托尔斯泰生命中的最后时刻,展品包括肖像画《朝向新生活的托尔斯泰》及描绘托尔斯泰墓的绘画作品。

在设计风格上,展览大量借鉴俄罗斯文化元素,包括19世纪中后期俄罗斯经典绘画与古典音乐等艺术元素,力求将俄罗斯化的视觉空间呈现在观众眼前。部分展品特别制作了二维码导览和微信语音导览,为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展品提供帮助。

展览会使广大观众深入了解列夫·托尔斯泰浑然天成的艺术作品与博大深邃的思想学说及其在中俄文化交流史上的深远影响,真切感受俄罗斯文化的多彩光谱。高尔基说:“不认识托尔斯泰,就不可能认识俄罗斯。”这或许是举办这一展览最重要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