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2014-04-29 00:00:00
齐鲁周刊 2014年7期

养老保险城乡并轨后政府补贴标准应向谁看齐,政府补贴的意义在于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安全,应当建立参照指标,如上年度平均收入或人均GDP等。各个地区生活成本不一样,统一后政府补贴的标准可参照当地上年度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全国确定原则,各地确定标准。至于全国养老保险“城乡并轨”有无整体时间表的问题,是一个争议少、阻力小的工作,其中的技术难题不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目前是分别归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的两个司,整合两个司工作相对容易。按工作难度来讲,应该年内就能解决。

——清华大学就业与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

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意味着什么?市场的效率在哪里?政府可以做的市场也可以做,应当让市场来做。那政府做什么?政府去做市场做不好的事情,比如公共产品的提供,像国防、司法、治安、义务教育、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等。市场可以做的事情,应当做到“非禁即可”,即只要不是禁止都可以做,例如公布负面清单,在负面清单中列明市场不能做的项目。因此说,当今我们要重视生产效率,更要重视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意味着市场调节起决定性作用。

——经济学家厉以宁

中国经济的危机不仅是年轻人减少和人口减少造成的,而是生产力过低,这才是根本的问题。只要提高生产力,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不但可以解决老龄化问题,解决经济增长问题,甚至可以更有效地拉动整个社会进步。什么叫提高生产力,过去你一个月生产10双鞋子,现在生产90双,相差9倍,你的财富、你的薪水增加9倍,这就是生产力提高9倍。生产力提高到这种程度,还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经济增长解决了,养老问题也解决了。

美国的经验给了我们一个全新启发,那就是老龄化问题不可怕,重要的是生产力持续提高。我个人非常赞同二胎政策,但政府绝不能把解决老龄化问题寄希望于所谓人口红利,而是应老老实实学习美国,通过降低成本和技术创新来提高制造业的竞争能力,进而大幅提高中国的生产力,同时也能把我们担心的老龄化问题和城镇化问题解决了。

——经济学家郎咸平

如果按照专家近年来的种种分析和判断,实体经济早就不应该有任何融资难问题,而应当出现资金过剩了。为什么实体企业仍然严重受制于资金,受制于越来越高的融资成本?不就是因为井喷以后的资金没有流到实体企业,而是在房地产企业和政府融资平台间打转吗?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能不能取得成效,经济增长方式能不能转变,关键要看银行的经营思维能不能转变和转型。否则,难度很大。而加快金融改革步伐,让更多民营银行进入这个市场,以竞争的方式促进行业的有序发展,则是最根本和最有效的途径。

——财经评论家谭浩俊

巨大的货币资金流向房地产行业,将带来三个恶果:首先是无节制推高房价,过度宽松的货币信贷是高房价的元凶,这一点也不言过其实。其次是酿造金融巨大的泡沫风险。再次是房地产泡沫财富效应使资金资本等生产要素全面涌向房地产行业淘金,造成实体经济缺血、不景气。一个房地产“坏孩子”正在扭曲中国经济结构,吸吮实体经济血液,使得百业凋零,经济陷入极度困境不能自拔,最终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伤害。

——财经金融评论家余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