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必需符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要学会补充、选择、整合各种教学方法,才能促进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
[关键词]补充;选择;整合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小学相比,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与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他们对思想品德课所要传达的道德品质有一定的鉴别性,传授的思想品德需要自己的认识与内化才能融入到道德系统当中。因此,优化初中思品教学法,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就成为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一、解读文本,补充教法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通过教材中一系列文本案例来组织并进行的。它是让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然后启迪自身的道德系统,对文本中所表述的思想品德进行选择吸收。所以我们要立足文本,根据文本内容来补充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加深对文本思想的认识而有所收获。比如《风雨中我在成长》的第二课时“挫而不折 积极进取”,教材分四部分向学生阐述“当挫折来临时自己应该怎么办”:一是让学生直面挫折,不畏不惧;二是让学生冷静分析,从容应对;三是自我疏导,自我排解;四是主动寻求帮助。在这四部分内容中,教材都是以一定的案例叙述向学生说明道理。但笔者认为这些案例离生活较远,难以让学生产生共鸣,所以又补充了调查法、交谈法、问题法、比较学习、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走进社会,调查身边一些遇到挫折不屈服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与他们交流,学生亲身体会了这些人身上所具备的坚定信念与精神。回到学校后,全班交流并解读自己所调查的个案,使他们从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比较中强化道德意识,在讨论与探究过程中强化道德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
二、明确要求,选择教法
无论哪一门学科,教学方法的采用都有一个共同目的,就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的学习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我们要明确教学要求,围绕教学要求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最大可能地提升教学实效。比如讲解《相亲相爱一家人》中第一课时“家,温馨的港湾”时,教材要求通过“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来完成教学任务,笔者却突破教材,让学生通过“课前看”“课中说”“课后行”等活动来完成教学。“课前看”是让学生利用一周的时候来观察父母一天的生活与工作情况,每一天都为自己做了哪些事,并记录下来;“课中说”是在课堂上学生交流自己所记录的父母每天所做的事,再说一说如何才能营造一个温馨的家;“课后行”是让学生根据课堂上所要求的那样,回到家中做一些事来孝敬自己的父母。这种教学方法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容易在生活中找到道德原型,就会自觉地把所学的道德知识落实到行动中。
三、尊重差异,整合教法
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知道每个学生的真实道德水平,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道德经验来整合教学方法。在尊重学生的道德差异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促进每个学生道德水平的发展。比如在教学《合奏好生活的乐章》中的第一课时“心中有他人”时,学生对于“为什么心中有他人”会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有的学生会认为心中有他人可以给自己带来很多方便,也有学生会认为家中什么都有,从来不需要向他人求助,所以没有必要做到心中有他人。对于这一类型的学生,笔者采用情景剧教学法,让这些同学体会到家中有钱并不代表就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成绩好,别人每天都是围着自己转的,自己心中也没有必要装着他人。对于这一类型的学生,笔者采用的是课间活动教学法,在活动过程中,成绩好的学生如果得不到别人帮助,就完成不了任务。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学校各方面表现不好,从来没有人与自己交往,自己也就没有必要心中装着他人了。对于他们,笔者采用的是交友教学法,有意让班中优秀的学生与这些学生交朋友,从而消除他们心中的障碍,使他们重新回到班集体中来。这样,针对学生不同的思想差异,整合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同学都能感受到人无完人,只有心中装着他人,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得到别人的友爱与帮助。
责任编辑 如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