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2014-04-29 00:00:00陈平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4年7期

[摘 要]数学本身属于探究性较强的学科,自然探究式教学也就开始不断地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来,进而使得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有所改善,强化了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不同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情境、引导探究、交流与评价等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探究式教学模式作为新背景下的创新教学手段,其主旨在于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数学探究潜能,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强化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探究来掌握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技能。简单地说,探究式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数学知识,增强自我数学综合技能和素养。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粗略地探讨一下新背景下初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

一、构建情境

“数学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其思维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融入到学习中去。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样一来,构建情境也就成为了探究式教学实施的第一个步骤,同时也是较为关键的一步,有着启下的作用。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数学知识构建多样化的数学情境。如在教学“正多边形与圆”时,笔者尝试构建一定的生活情境来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到课题中来,即展示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地板砖、果盘、寺塔或一些著名的建筑等多边形的图片来让学生进行观察,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这些图形都是多边形,进而,笔者趁势引导学生总结正多边形的概念。这样,构建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娱乐中感受数学知识,从而产生一定自主探究的欲望,为探究式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有效基础。

二、引导探究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凸显,探究式教学更是以学生自主性为主的教学模式,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展等需要教师的引导,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因此,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就数学教材内容,构思一定的探究起点和目的等等,借以来引导学生树立开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实施开放式的探究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即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自主收集相关资料,合作探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等。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收集相关的信息,之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信息尝试自主探究或者小组合作探究,并将自己探究的信息总结、记录。由于初中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对于这样开放式的探究问题,一个能够表现自我的机会,很容易激发学生自主行动的积极性。

三、交流与评价

交流与评价可以说是探究式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即:当学习之后,每个人或者每个小组都会有一定的探究结果,而这个结果应开展交流活动,便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究结果有个清楚的认知,同时教师结合学生的探究结果给予总结和评价。这个环节,笔者在教学中一般分为两个步骤来进行:第一,生生之间的交流和评价。课堂教学本身是动态的,对此,笔者首先让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与评价,即对自我探究的结果进行展示,同时对他人的结果也进行了解,进而再来分析自我探究方式、方法、思维的优劣。如在“多正边形与圆的探究”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通过交流发现自己的思维和他人不一样,总结的概念也有一定的出入。如学生这样说:“我探究的结果先公布出来,但是我想说的是我在探究过程中忽略了一个重要条件……”第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评价。师生之间本身是平等的,笔者尝试构建一个平等、互动的数学交流平台,让学生就探究结果能够畅所欲言,而笔者对于学生的结果不急于做出肯定或否定,而是对学生的探究思路、分析问题的方式等进行指点,同时对于学生的个体表现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等进行评价。这样,让学生能够从其他学生以及教师两个角度来完善自我,从而为探究式教学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责任编辑 一 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