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4-04-29 00:00:00郑莉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4年7期

[摘 要]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学数学教师必须致力于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调动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们获取更丰富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参与度与创造力。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且强调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该使信息技术成为数学课程的资源。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整合不仅能够影响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而且能够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们乐意且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随着国家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日益普及和深入。多媒体技术通过为中学数学教学提供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在内的各种教学资料,将数学课程化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在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所以,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学数学教师必须致力于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进而推动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目标

(一)调动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程中所需要的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教学资料进行综合处理,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的学习环境,将数学知识从单调、抽象、静态的状态转换为有趣、具体、动态的状态,进而调动学生们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最终使他们真正地爱上数学学习过程并掌握数学的各种基本知识。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收集各种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并放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们在学习基本的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如教师在讲解“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时,如果仅仅按照课本中提供的图形来向学生们讲解平面图形的知识,会使他们感到枯燥无味且降低他们的学习效果。相反,教师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活跃课堂氛围,就能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向学生们展现生活中常见且有趣的各种平面图形,例如三角形的物品包括三明治、三角铁、切开的西瓜、三角裤衩等,圆形的物品包括太阳、地球、足球、乒乓球等;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一些平面图形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平面图形,例如将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四边形,帮助学生们掌握平面图形的一些基本性质;最后,教师可以邀请某些同学使用多媒体来自己设计并制作图案,并向其他的同学展示其创作成果。

(二)帮助学生们获取更丰富的数学知识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耗费在板书上,导致学生们在课堂中获取的知识量极为有限,而且学生们往往会因为忙于记笔记而遗漏掉教师所教授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同时,教师使用黑板做的板书在课堂结束后就会立即被擦掉,学生们在课后更多的是凭借课堂中的笔记来对课程进行复习和总结。相反,教师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前就将课堂中所要教授的知识制作成课件,就可以帮助学生们在课堂中以更低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来获取更丰富的数学知识,且在课后可以重复地使用教师的课件来完整地回忆课堂中的知识并进行复习和总结。同时,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也帮助教师在课件制作完成后可以反复地使用和拓展,减轻了我们的教学负担,促使我们在课堂中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与学生们进行互动并为他们解疑答惑。例如,教师要向学生们证明“如果△ABC与△A′B′C′满足三边对应相等时,则△ABC与△A′B′C′全等”。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用各种画图工具在黑板中画出两个三角形△ABC与△A′B′C′,且AB=A′B′,AC=A′C′,BC=B′C′,上述证明过程不仅对教师的画图能力要求高,而且会耗费较多的课堂时间。相反,教师可以通过在多媒体中平移、旋转、翻折两个三角形并使其实现完全地重合,进而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等内容快速、有效地展示给学生们,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记忆有关于全等三角形的基本知识。

(三)提高学生们的参与性和创造性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课本中的数学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们,而忽略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导致学生们只能成为数学知识的被动接收者。但是,数学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单纯地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们,更多地是帮助他们成为独立自主的数学学习者,即帮助他们能够独立地去体验数学、发现数学并创造数学。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让学生们充分地参与到创造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并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和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目前,我国存在很多数学教学辅助软件来帮助学生们学会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数学问题。例如,教师在二次函数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几何画板”这种教学辅助软件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首先,教师提出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数学表达式,即y=ax2+bx+c;然后,让学生们在“几何画板”中根据不同的二次项系数a、一次项系数b和常数项c来绘制出不同的二次函数图像,并观察二次函数图像随着a、b和c值的不同而发生的变化;最后,让学生们对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总结,即二次项系数a决定了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和大小,二次项系数a和一次项系数b共同决定了二次函数图像对称轴的位置,常数项c决定了二次函数与y轴的交点。这种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的“问题—实验—观察—结论—证明—反复验证—练习—总结”的新型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让学生们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并使用教学辅助软件来反复地动手操作,使他们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同时,学生们也可以在课后使用这些教学辅助软件来反复地进行练习和操作,并可能会创造出课堂中所没有的数学知识。例如,美国的两个初中二年级学生David Goldenheim和Dan Litchfiled通过使用“几何画板”发现了任意等分线段的新方法。

总之,中学数学教师要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并且推进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应用和发展多媒体技术。但是,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必须适度,既然不能完全不使用也不能滥用。例如,教师在向学生们教授简单的几何图形时,直接使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的成本更低而且效果更好,而完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现教学反而显得小题大做。所以,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实现有效地结合,做到优势互补。目前,我国中学数学教师在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数学的教学中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和发展空间,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吴 华,胡 宁.多媒体与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探索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7.

[2]吴 华,马东艳.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数学教学的多元情境[J].中国电化教育,2007,(6).

[3]沈文汉.摭谈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地位与优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1.

[4]赵生初,杜薇薇,卢秀敏.“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2,(3).

责任编辑 一 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