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标提倡自主阅读,重视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究其本质是教师启发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和兴趣,帮助学生端正阅读态度,传授学生阅读方法,从而达到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阅读;独立
阅读教学是中小学语文素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阅读能力是在长时间的阅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甚至更高层次的进行再创作的的综合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
教师要启发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使学生从被动、被迫的阅读,转变为主动积极的阅读,使学生具有强烈的阅读愿望,使阅读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此外,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到从提高自我写作能力来看,阅读是根本,是前提。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进行“质疑阅读”。
2.积极鼓励学生上网阅读,满足他们对新知识、新事物的好奇心。徜徉在种类繁多、信息量大的“书海”里,同学们原有的对新知识、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欲望可以通过网上阅读等得到最大的满足。
3.强化激励,优化环境,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另一法宝。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创设积极、宽松的课堂氛围,真诚地鼓励、表扬学生,鼓励人人畅所欲言,让学生品味到阅读的甘甜。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1.制订阅读计划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就读年级的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订阅读计划,目的是使学生的阅读更具有计划性和操作性。
2.快速阅读方法
快速阅读方法是从文字中间迅速吸收有用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其目的是尽快抛弃多余信息,吸收有用信息。快速阅读的方法很多,比较主要的有:概念阅读法、纵向扫描法、一目十行法、三遍读书法、“宝塔式”阅读法、以写带读法、内容交叉法、五步阅读法。
3.“咀嚼消化”的读书方法——精读
精读是指为了达到对文章内容深入理解、熟练掌握的程度,而对文章进行反复钻研细心领会的一种阅读方法。与速读、泛读不同,它所强调的不是阅读的速度或数量,而主要在于对文章内容深入透彻的理解和掌握。
4.学会积累式阅读
积累,包括语言积累、生活积累和情感积累三个方面。要求学生坚持立足课内、辐射课外的原则,通过教师推荐的优秀网站或课外读物,使学生的知识面向深度、广度发展
四、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效率
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规律,目的还是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实现从“我会读”到“我读懂”的转变,这是根本。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1.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创新思维品质
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和求知需求, 有意识、多方位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的多元、发散性思维, 培养其创新思维品质。
2.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评判理解能力,形成创新思维品质
首先, 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的资源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客观的审美标准, 养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具有崇高的审美理想。其次, 指导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运用正确的方法, 并尽量占有有关的材料。最后,还要营造“对话”阅读的氛围, 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均体验到阅读所带来的成功
其实这就是新课标对独立阅读能力的要求之一,那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品质不断提高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完全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把阅读能力体现在写作能力上。
责任编辑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