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良好背诵习惯的三个步骤

2014-04-29 00:00:00朱建淑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4年7期

[摘 要]背诵是小学生的重要语文能力之一,也是大量积累材料的最有效方法。小学阶段是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的背诵水平。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背诵训练,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背诵佳词妙句、古诗韵文、精彩片段的习惯和能力。

[关键词]背诵;习惯;培养

对比旧课标,语文“新课标”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背诵篇目,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须达400万字以上,推荐背诵的优秀篇目则有136篇。其中,小学阶段增加了6篇,而新增背诵篇目,要么是千古传诵的诗词,要么是文采和情思俱佳的名文,不管是作为古典文学的精华,还是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它们都值得学生背诵吟唱,牢记于心。

一、培养兴趣,让“爱”做主

1.以身作则,调动学生背诵的欲望

对一些小学生而言,背诵是枯燥无味的。同时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他们常常喜欢模仿教师的动作、表情和说话的语气、语调。教师的责任,就是要调动学生背诵的兴趣,为他们做精彩的示范背诵。

2.楷模激励,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

现在的孩子表现欲很强,不甘落后。老师要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从学生身边的伙伴中挑选榜样,那些阅读起步早,阅读水平高的学生,能胜任“小老师”,让他们代替教师背诵美文,讲故事。这“小老师”的榜样力量不可低估,其他的孩子会露出羡慕的眼光,不甘落后而跃跃欲试,背诵的兴趣大增,个个争当“小老师”,激起了学生读的兴趣、背的兴趣。

二、方法指导,为“背”导航

1.提倡多读,重视朗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也说明了读的潜在价值。心理学研究表明,背诵时最好是朗读。而背诵同样的材料,朗读的效果优于默读。所以,背诵应以反复的大声朗读训练为主,读不是机械的死读,形式要灵活,时间的投放和控制要准确、适中。课堂上要放手让学生自读、齐读、分角色读,读得摇头晃脑、无拘无束,读出意念,读出情味,才会读得随心所欲,眼观口诵,心领神会,才会使智慧得到启迪,情操得到熏陶。

2.充分理解,抓住关键

学生背诵的句子或段落,应该是学生充分理解、朗朗上口的内容,这样,学生课后才不会把背诵当成负担,才会顺利地完成背诵的任务。学生要在独立思考,真正理解课文的字词句篇,并掌握其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的基础上,再反复熟读成诵,会背的语句才能为学生所灵活运用。

3.活用板书,用活资源

我国第一部教育学专著《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因此在教学要背诵的课文时,课堂中还可充分利用板书,结合优美的课件,让学生抓顺序(特点),看画面,听讲解,课堂上亦能达到较好的背诵效果。

三、做好评价,为“能”添彩

1.提高自信,激励评价

自信是一个人前进的内驱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有了自信心,才能克服重重困难,持之以恒地坚持朗读与背诵。为了让学生获得自信,教师可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领同学们背诵课文或古诗。学生为了出色完成领读任务,在课下都会做充分的准备,认真地背诵课文。时间一长,班上就出现了一大批读音标准、语言流畅的学生。

2.师生配合,检查督促

背诵的任务可利用小组活动进行检查落实,教师随时抽背并督促检查。这样,学生们能主动完成教师规定的任务,并积极投入课堂活动中去进行记忆、操练、交流,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和要求。当然,在学生学习的评价表里可以设“吟诵星”,吟诵得棒的孩子可以奖励一颗星,这样,无形之中树立了学生们的自信心,提高了背诵的积极性。

3.活动开展,提升能力

当然,学校还应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如讲故事、演讲比赛、中华美文诵读等,让学生充当其中的角色,从而在参与中充分表现他们的才干,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自信,这些活动无疑也是对他们背诵的另一种检查。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体会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信心,自觉地使背诵成为一种持久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责任编辑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