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思品课小组合作学习成效的教学策略

2014-04-29 00:00:00张文涛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4年5期

[摘 要]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要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科学引导,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小组活动效率的策略有赖于话题的合理性、内容的趣味性、方式的灵活性、活动的有效性、指导的明确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成效;效率;策略

新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科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让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有利于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影响课堂的效率。针对问题及时调整合作学习的策略,让思品课充满激情,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一、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小组合作的思品课教学中,发现存在以下弊端:一是课堂上的讨论环节仅仅浮于表面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都很有规律地站起来进行讨论,大家吵吵嚷嚷,到底讨论的结果如何,值得思考;二是由于小组的内部分工不明确,或没有具体的分工,导致对各人任务的完成情况没有相应的评估策略;三是多数情况下,小组的发言人是那些优生,而一些“差生”在小组活动中很少发言,或几乎一言不发,这样就失去小组合作的意义所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问题的设置切口太大,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2.小组组织不够严密,缺少明确的分工和竞争,更缺少兵教兵、兵促兵的机制。

3.教师缺少放得开的胆略,过于重视收得拢,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提高小组活动效率的策略

为了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合作效果,笔者认为应该从小组合作学习的话题、内容、方式、教师的指导等方面来设计活动,组织课堂教学。

1.话题的合理性。初中思品的课堂是活泼、开放和畅所欲言的课堂,那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中,教师就要积极钻研教材,根据思品课的特点,在集体备课中,备课组的所有教师要集思广益,精选符合学生实际的话题,罗列出来,遴选出最佳话题,让学生在讨论中能真正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例如,在学习《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这一课时,让学生讨论“社会公共秩序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这个话题,为学生提供与这个话题相关的一些启发性问题,如“中国式过马路”会产生哪些影响,就此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深入的讨论。

2.内容的趣味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地进行,必须考虑学生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中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学习的内容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针对一定的学习目的来进行设计。例如,在学习《高雅的生活情趣》一课时,课前布置同学们收集自己感兴趣的生活情趣方式或休闲方式;课中学生兴趣浓厚,气氛活跃,介绍下棋、游泳、插花、布艺、读书等很多不同的生活情趣方式;课后开展以高雅生活情趣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在成功中体验学习,提高他们学习思品的兴趣。

3.方式的灵活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连续过程,前面的活动是后面的基础和准备,后面的活动是前面的发展和提高。因此,组织教学时,必须考虑方式的灵活性以79

4.活动的有效性。课堂活动应体现有效性。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计划好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讨论,每个问题讨论多长时间。根据问题难易程度,恰当分配学习时间,避免学生对某个问题无限制地争论,或学生讨论积极性正浓,教师不要无辜中断学生的合作讨论。而小组活动时间以能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为宜,也就是说,小组学习是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5.指导的明确性。在活动前教师应作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明确活动的要求;在活动中,教师随时注意学生活动的动态,对那些偏离主题的活动给予必要的干预;在活动后,应选择部分小组向全班进行汇报,教师及时对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当然评价可以是小组间的评价,也可以是对小组成员的过程性评价。总之,在小组学习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要体现,活动指导要明确,以体现课堂的高效。

责任编辑 如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