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元化的角度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

2014-04-29 00:00:00钟秀英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4年5期

[摘 要]在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构建多种多元化欣赏教学活动模式。通过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得到审美体验,丰富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中提高学生的修养,理解人类文化的多元性,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和情感世界。

[关键词]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多元化

一、教学内容多元化

古今中外的音乐珍品浩如烟海,绚丽多彩。学生可较为全面地了解并学习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尤其在当今音乐教学改革中,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还应更多地探索音乐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广泛研究中外音乐文化的纵横关系,把音乐欣赏教学放在多元音乐文化的比较之中展开,使学生对中外音乐文化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在学习中,可增加多元的思考和多维的视角,识别各种不同风格以及不同文化传统下的音乐特色,认识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形态下的音乐异同,体会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区别。

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各种音乐的表达形式,对各种音乐文化进行审美体验,了解各种音乐在其文化中的价值,还要在不同的音乐文化之间进行比较。进行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的同时,还必须注意保留自己的传统音乐。传统民族和外族文化的音乐之间,达到一种健康的平衡,包容其他民族文化的音乐。

二、教学形式多元化

音乐欣赏是一项音乐审美活动,它的基本意义是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音乐欣赏的对象多种多样,学生欣赏音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都是围绕着音乐的审美体验这一核心来进行的。

音乐欣赏体验是多元化的,受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文学修养、不同的思维角度与价值观念的影响。同一部音乐作品在不同的听众心中会激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不同的共鸣。审美体验的多元化是人的认识规律在欣赏教学领域的特殊体现,其特殊性在于由于感知主体的个性差别(诸如生活体验、思维定势、认识水平、认识角度、认识方法等),导致其对欣赏客体(即音乐作品)的切入点、共鸣点、感悟度把握的差别,从而也导致不同审美主体在音乐欣赏中,所获得的审美体验层次的不同,这就是审美体验多元化的必然性。

三、教学模式多元化

1.自主性学习。这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激励学生主体的自觉意识,使学生乐学、会学,从而养成和发展个性品质。在欣赏歌曲《青藏高原》时,教师利用一些描绘西藏风光的图片或录像,特别是大草原和成群牛羊,还有雪域高原等这些画面,先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西藏的辽阔,结合画面来了解西藏风情,体会该如何表现西藏音乐的风格。同时,让学生自己联系地理课上学过的知识,自己介绍青藏高原的地理风貌,加深学生对青藏高原的印象。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主动地找出歌曲的旋律与其地理风貌所共有的特征,展开想象,再运用自己掌握的音乐知识分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并学会自主欣赏,最后做到即使没有教师指导,也能独立欣赏一些简单的作品。

2.合作性学习。在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合作教学、生生合作学习的集体性教学模式,充分开发课堂集体的交往、信息网络、群体心理气氛等社会心理因素的教学潜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关心,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教师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创造合作学习的课堂气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中,可以建立课堂学习小组,着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换意见,扮演欣赏作品的不同角色,挖掘集体潜能,体验合作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3.创造性学习。这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实践,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如在欣赏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的教学中,先分主题、分段落,形象地欣赏,再完整地欣赏全曲,教室中一片“静寂”,只有音乐在师生的心中跳跃,此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听觉、视觉的感官全部被打通,学生运用所学的多学科知识,综合地去欣赏这首音乐作品。

责任编辑 沁 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