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幼儿游戏的四个关键

2014-04-29 00:00:00吴利娟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4年5期

[摘 要]成人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用教育的眼光来照顾幼儿的游戏行为,在最适宜的时候推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游戏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把角色游戏中的“导演”身份向“向导”身份转换后,幼儿才能获得游戏的自主权,幼儿才能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关键词]游戏;向导;快乐

游戏是孩子们的,游戏是快乐的,但长期以来,孩子在教师“导演”的游戏中,饱尝了“要我玩”的被动滋味,使得幼儿游戏失去了快乐的原汁原味。教师之所以不会正确组织游戏,主要存在以下误区:不理解幼儿,看不懂幼儿的游戏行为;功利化干预,教师过于在乎预设的目标,只要幼儿的行为与教师所预期的行为不一致,马上就进行纠正。那么幼儿的游戏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呢?教师只有把角色游戏中的“导演”身份向“向导”身份转换,幼儿才能获得游戏的自主权,幼儿才能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一、细心观察,发现幼儿游戏的“难点”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只有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判断解决难点问题的方法,是幼儿经验的问题,是游戏材料的问题,还是游戏场地的问题等等,只有细致观察为前提,教师提供的帮助才是客观的,才能从幼儿游戏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能避免以成人需要的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现象的发生。

二、捕捉瞬间,把握幼儿游戏的“基点”

游戏基点即幼儿快乐游戏的现有水平。幼儿在游戏中表现为积极主动地掌握玩什么、怎么玩,此时孩子的各种表现是最真实的,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游戏的瞬间,以一颗不泯的童心窥视孩子快乐游戏的基点,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水平。这是成人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最佳窗口。

1.善于捕捉孩子瞬息而过的游戏行为。如:幼儿喜欢玩什么?(游戏主题、内容和玩具材料)。幼儿在游戏中的言行、幼儿和谁玩、怎么玩等等。

2.记录幼儿的游戏行为。首先教师要具有判断幼儿游戏行为所蕴含的教育价值的能力;其次教师可采取对游戏全貌、重点了解相结合的记录方式;最后用简便易操作的方式记录孩子的行为。

3.剖析记录的游戏行为。从分析内容可看出教师给儿童提供的游戏时空是否合适、材料的投放等问题;再是分析儿童游戏现有水平及其蕴含的教育价值。如:近来的兴趣是什么,多数孩子认知经验和社会性水平哪些方面有了进步,还存在什么共性、个性问题等。

三、适时介入,提供幼儿游戏的“支点”

幼儿在游戏中会碰到许多困难,这是幼儿游戏的拦路石,直接影响孩子游戏的快乐程度。教师在充分捕捉、剖析的基础上,给幼儿游戏以快乐发展的支点,这个支点就是适时适度的支持、帮助与鼓励。教师应以“快乐”为根本,以尽量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准则,以“向导”角色身份参与游戏,使幼儿游戏能排除困难朝着更快乐的方向发展。

1.提供“平行式干预”的支点帮助。平行式干预是指教师在空间距离上接近幼儿,并与幼儿用相同的材料从事相同的活动,意在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

2.提供“交叉式干预”的支点帮助。当教师观察到幼儿的活动需要教师的参与指导时,教师就以合作者的身份或被幼儿邀请,或自主扮演角色进入活动情景,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的目的。交叉式干预不仅能实现幼儿与幼儿之间互动,还能实现游戏区之间内容的丰富与深化。

3.提供“垂直性干预”的支点帮助。当观察到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争执现象,或出现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则可以用教师的身份直接进入游戏区,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与领导,这就是垂直干预。

四、丰富经验,拓展幼儿游戏的“生长点”

角色游戏的过程其实就是创造想象活动的过程,创造想象来源于对生活现实的经验,所以教师应重视对孩子知识经验的丰富积累,拓宽角色游戏的内容来源。平时教师经常和孩子谈论有关生活中的有趣事情,利用参观、电视、VCD、请相关职业的家长介绍等方法丰富孩子的经验。只要教师善于发现游戏的难点,把握教育的最佳“基点”,在幼儿困难时适时地提供“支点”,不断丰富游戏的“生长点”,以“向导”的角色身份和孩子们共同游戏,才能在游戏中实现教师角色从“导演”向“向导”的有效转型,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真正的快乐。

责任编辑 沁 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