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经验的说唱艺术

2014-04-29 00:00:00付宏如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4年5期

[摘 要]在幼儿园中创造性地给歌曲加上适合的说白,会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如适当加一些象声词,可以加强歌曲情感的感染性以及情境的丰富性;将部分“唱”改为“说”会增加表现的力度,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情绪和表现欲望;适当将每句的结束词用说的方式加以重复,有利于幼儿尝试二声部的表现形式;根据故事的发展过程,适当加一些能表现场合气氛和情节的说白,能使原有的歌曲更加丰满,更加有趣,更能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和表达情趣。

[关键词]说唱;艺术;生活经验

对答完,大家从头开始再次进行表演唱,然后用同样方法将“咦?(啪!)”和对白添在第二句句末,如此循环唱直至最后完整地唱完歌曲。在活动中,教师借助白板课件中“啪”的声效和泡泡破灭的动画效果,充分调动了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对于教师来说都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成长过程。

那么这节课之所以如此成功,除了音乐本身具有活泼、欢快的节奏,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外,改编后还具有游戏性、生活性强的特点,歌词与孩子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和认知水平。

孩子玩吹泡泡时,他们最喜欢用手去抓、去拍、去踩,教师紧紧抓住孩子这些特点进行大胆的尝试,借助孩子的生活经验拓展吹泡泡的情节,把孩子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原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和深入。在课中教师和孩子们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泡泡什么时候会破?难道都是飞上天后才破的吗?结合平时吹泡泡的实际情况教师引导孩子们总结出:刚吹时,力气大了会破;吹得太大也会破;用手去摸会破;泡泡落在地上会破;泡泡撞到东西会破……等等。泡泡破灭让孩子有足够的满足感和驾驭感,他们吹了灭,灭了再吹,乐此不疲,这种体验和情趣在孩子的音乐活动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当唱到“啪”的时候,他们会兴奋地跳起来,大声而夸张地发出这个爆破音,而且每次和老师互动时,他们都会注意力非常集中地等待老师发出“咦”,再异口同声发出“啪”,表现出泡泡破灭的情节,并做出各种寻找泡泡的动作和神态。

这种来自生活体验的说唱风格的表现形式,孩子们非常喜欢,有节奏的说白部分,会更易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和激情,使歌曲增趣很多。

一、方式的多样化

1.象声词的运用,加强歌曲情感的感染性以及情境丰富性,比较适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有一些歌曲是表现亲情的,如“我的好妈妈”,让我亲亲你吧(把“吧”省略变为象声词“咂”)让我亲亲你吧,(同上)我的好妈妈,我的好妈妈。(结束的后一拍加象声词“咂咂”)。有的是表现情绪的,如“表情歌”:我生气,我生气,我就跺跺脚,(结束处加上“哼哼哼”)我就跺跺脚,(同上)看大家一起跺跺脚(结束处加上“哼哼哼,哼哼哼,哼!)。孩子们一边皱着眉头,一边跺着脚,再发出这一声声“哼哼哼”就把生气时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同时体会到了表达的快感,情绪也适时得到了恰当的宣泄和释放。

2.根据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和需要,将部分“唱”改为“说”会增加表现的力度,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情绪和表现欲望,这比较适合小、中班的孩子。如歌曲《我是人》,是一首对唱歌曲,内容是这样的:你是盒子?我不是!你是皮球?我不是!你是地板还是墙?我不是!我不是!我是人你知道吗?在回答“我不是”时,如果把唱旋律(5 3 |1—)改成刚劲有力的说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根据故事的发展过程,适当加一些能表现场合气氛和情节的说白,使原有的歌曲更加丰满,更加有趣,也更能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和表达情趣。对于中大班孩子来说,还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尝试设计创编说白部分。如一些叙事歌曲,会由若干个情节组成,那么每个情节段落的结束处就可以加一些恰当的说词,如大班歌曲《龟兔赛跑》:森林里,真热闹,兔子乌龟来赛跑。(预备,啪!)兔子在前,跑得快,乌龟在后面慢慢爬。(哼,想跟我比?)兔子想,乌龟爬得慢,让我来好好睡一觉。(啊,真舒服呀!)小乌龟,不停地爬,一步一步超过了它。(坚持坚持,我一定行)小动物,看见了,都在为它喊加油。(加油!加油!耶!)兔子醒来,吓一跳,满脸通红地低下了头。(哎,没想到!)小朋友,你们说,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千万别骄傲呀!)

二、情感的丰富化

有些歌曲是表现师生之情和血缘亲情的,加一些情感交流的对白,有助于表现角色之间互动的效果,加强歌曲的感染力。

1.如小班歌曲《亲亲》。我的笑脸像苹果,(老师翘起大拇指夸:真像!)老师你快亲亲我,(老师说:好的)亲呀亲亲我。(老师发出象声词:咂!)老师的笑脸像花朵,(老师做花朵状说:像花朵!)老师我想亲亲你,(好的)亲呀亲亲你。(老师把脸侧过去,幼儿发出“咂”)

2.再如:中班歌曲《妈妈你歇会吧》。妈妈妈妈你歇会吧,(充当妈妈的一方对白:噢!)自己的事儿我会做了,(妈妈在后半拍对上:真的?)自己穿衣服呀,(妈妈竖大拇指,在“呀”处对上:真好!)自己穿鞋袜呀,(同方法:真棒!)自己叠被子呀,(同方法:真不错!)自己梳头发呀,(同方法:真能干!)不再麻烦你啦,亲爱的好妈妈。

有许多老歌,应该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很多孩子进幼儿园之前就已经在家长的早教下会唱了,那么适当地加大难度,加上一些有节奏的角色对白,会使歌曲呈现出新的生命力,让孩子既有熟悉感又有一些新奇感,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也会营造出母子情深、互相关爱的氛围,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会自然流露这种积极情感。

三、内容的生活化

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样,来自幼儿生活经验的说唱艺术才是最能够打动孩子内心情感,也最能够让孩子所接受的,也是他们进行再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孩子会在创编过程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从而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唱艺术最终的导向应该是孩子能够进行即兴创编而从中获得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如歌曲《漱口》,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着头,闭着嘴,咕噜咕噜吐出水。(结束处加上“哗——”)一声“哗”把漱口的情趣表达得非常生动形象。

四、目标的准确化

综上所举的一些例子,不难看出,现在的音乐教材内容、种类渐趋贫乏,很多的歌曲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儿童歌曲,如《歌唱春天》、《好妈妈》、《歌唱二小放牛郎》等,另外,教材中还有一些歌曲是当下脍炙人口的一些流行歌曲改编的,如《大花轿》《大中国》《健康歌》等等,孩子们对这些旋律非常熟悉,甚至在家里就已经会了,那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如何把握教学的目标、方向,孩子在幼儿园应获得什么样的音乐熏陶和感受,这是教师应该思考的,当然,如果让教师去进行原创,那是不现实的,但至少可以去吸收一些积极的音乐元素,与孩子的生活密切结合起来,用孩子可以理解的形式去丰富幼儿园的音乐素材。

责任编辑 沁 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