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训练方法

2014-04-29 00:00:00桂梅英叶秀英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4年5期

[摘 要]以教会低年级学生学会说话为出发点,归纳出三种教会低年级学生学会说话的方法。结合教学实践活动,探讨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如何应用这些方法教会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

[关键词]教育、低年级、学生、学会说话、教学情景

一、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低年级学生说话的内容常常是他们周围的人和事以及图画上的东西,他们能不能比较全面完整系统地把他们看到的事情说出来,往往同他们能否比较全面细致系统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有关。为了使他们观察得好,就应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例如:在指导学生观察一棵树的时候,笔者就教给学生从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的观察方法。先要对整棵树的形状有一个印象,接着再分别观察树叶、树枝、树干的颜色和形状,最后再看整棵树有些什么特点。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景物的时候,笔者就教给他们按方位或远近观察的方法。当学生观察人物时,则要求他们首先看这个人的主要特征,有什么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等等。经过这样的观察,学生们一般都会有很多话要说。

二、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的内容不但有通过观察获得的,还有许多是通过倾听获得的。听广播、听录音、听别人说话都能够使他们获得知识,增加说话内容,并在别人说话过程中学得说话的本领。但是,低年级小朋友的一个明鲜的弱点是争着想自己说,却不大注意听别人说话,有的也不会听别人说话。所以,一定要把听说训练结合起来。为了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就是提高他们的听话能力;为了提高他们的听话能力,就要教给他们听话的方法。笔者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听人(播音员、老师、同学、其他人等)说话,边听边想边记,努力把别人讲的主要内容听清楚,听得越准确越好。例如,在指导学生听童话故事的录音时,首先要求学生弄清楚这个故事讲什么,里面有哪些人物,他(它们)在干什么。接着再听一次,要求学生进一步搞清楚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这些人物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都讲了些什么,故事最后的结果怎么样,等等。每听一次都让学生们围绕着这些问题发言。这样,对于培养他们的听话能力与说话能力很有好处。

三、教给学生说话的方法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想说话,但往往怕在大家面前说话,或说不明白,说不完整。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千方百计鼓励学生勇敢地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之外,首先帮助一年级的新生说好一句完整的话。如在教拼音“K”时,教师顺次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这幅图上画着什么?”“蝌蚪长大了会变成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蝌蚪?”孩子们纷纷举手,争着回答说:“这幅图上画着一群小蝌蚪在水草边游玩。”“蝌蚪长大了会变成青蛙。”“我们应该保护小蝌蚪。”“我们不能捉蝌蚪玩。”

其次帮助学生领悟怎样把一句话说具体。如在教声母“b”时,引导学生看清插图后,教师提出三个问题要学生回答:“这幅图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小女孩在什么地方听广播?怎样听广播?

再次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选择带有游戏色彩的学习形式进行说话训练。在唱唱说说、画画说说、贴图说话、跳跳说说、玩玩说说之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联想、思考,说一段通顺连贯、具体生动的话。在一次说话课上,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纸,让他们自己画一样东西,爱怎么画就怎么画。等他们各自画成一样东西后,就要求他们看着自己的画,先根据“我画的是……”句式说一句话,接着再要求他们按照“先……后……”“先……再……然后……最后”等句式说话,效果很好。同时教师还教给学生先想后说,从容表达,抓住要点,尽量详细,条理清楚,声音适度,考虑场合和对象等说话方法或要领。教师经常给学生们几句或一段条理紊乱的话,让他们去梳理,并要他们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梳理。久而久之,他们自己说话的条理性也加强了。

教师还可以经常和学生们玩开“病句医院”的游戏,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在“病句医院”内,小朋友做大夫,老师做带小病人来看病的家长,请各位大夫给小病人治病。要求“大夫们”仔细听,找出句子中的毛病,并且要把病治好。比一比哪位“大夫”的医术最高。通过这样的“治病”游戏,学生们不但学得有趣味,而且还受到了严格的语言训练。

责任编辑 沁 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