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三条途径

2014-04-29 00:00:00余彩虹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4年5期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设计好每一堂课。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从课堂的导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改进措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建议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上的情境若构建得好,学生就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思路开阔,解答问题速度快,师生教学配合好。反之,若学生情绪低沉,精神不振,思路不畅,解答问题就迟钝,师生教学配合就会差。

一、课堂的导入要新、奇、有趣

一堂课的课好坏,导入这一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课堂教学过程正式的开端,是整个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精彩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具有集中注意、激发动机、渗透主题、引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别开生面的导入方式,能够有效地稳定课堂秩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如笔者教学“圆的周长”,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时,利用多媒体在屏幕布上呈现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在每个图形的旁边画一只小动物,让学生猜:如果这两只小动物都沿着各自的图形跑一圈,谁走的路多?学生各抒已见:有的说是小兔,有的说是小猫,还有的说两只小动物走的路同样多。接着笔者又抛出了一个问题:要想知道谁走的路多,关键要知道什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来了。圆的周长怎么求?随着这个问题本节课的主题也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这样的导入新奇有趣而又自然,提高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的导入使整个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在授课过程中只有使学生产生兴趣才能提高授课的效果。为此,教师就必须想方设法增强所授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那么,如何增强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呢?笔者觉得这就要求教师狠下功夫精心设计、严密构思、认真备课,写好每一堂课的教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堂课。

大量事实证明,越是水平高,有经验的教师,越重视备课。那么如何才能备好一堂课呢?从备课内容上来看首先要备大纲、备教材。要熟练掌握所教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作为一门课的主讲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深入研究教材,弄懂、搞熟本门课程必须讲授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学科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然后编写教案,严密构思每堂课的教法,这样才能自如地驾驭好课堂。如笔者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时,上课前剪了不少生活中有趣的各种的轴对称图形,如蝴蝶、蜻蜓、圣诞树等。笔者告诉学生,这堂课谁学得最认真这些漂亮的图形就送给谁。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每个学生都坐得端端正正,让学生从动物、植物以及生活中各种图案中找出轴对称图形。这样的教学,学生兴趣盎然,不仅学有所得,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因此,好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课堂教学的灵丹妙药。

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化枯燥为生动

教育学家普遍认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不能分开的,是互相依赖、共存的整体。笔者认为在当今信息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学手段,特别是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应该成为人们从事教育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并辅助于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这是因为,数学教学研究的对象都是数字、运算或是图形,教材中不少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来印证,这些重点、难点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感受与理解,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责任编辑 一 觉